久石讓可能是台灣人最熟悉的日本作曲家,初聽到他的”風之谷”動畫配樂,立即被深深的吸引住,而後的"天空之城"、"龍貓"等跟宮崎駿的合作,不斷令人驚豔,而在"神隱少女"達到兩人合作的高峰,簡簡單單的音符,襯托出宮崎駿動畫的環保、回歸與反戰特色,讓人覺得此二人根本是焦孟不離,缺其一動畫就會失去顏色似的。
九石讓為電影的配樂也常有佳作,像是”送行者 禮儀師的最後樂章”、”讓子彈飛”等,他的音樂都不複雜,因為太容易上手,所以會有不夠深的錯覺,這讓他在跟坂本龍一比較時,總是吃了大虧,總以為坂本龍一才是日本一流的電影配樂大師,久石讓顯得太流氣了。這多少跟坂本龍一是從國外紅起來的有關,畢竟日本人看到洋面孔是比看到黃面孔敬重多了,久石讓是本土派,就是少了”國際觀”嗎?!
今兒不比較坂本龍一跟久石讓,今兒是來說說久石讓近幾年來想在古典音樂裡翻身的事,他老兄已經來台灣指揮過幾次古典音樂會了,而且都是大賣,我只在2014年看過他跟NSO合作的貝多芬皇帝+命運,還有他以此兩曲發展出來的創作”第五維度”,之後來台演出有布三、馬一、蕭五等,都會加上他的創作曲,而最近日本就要出版他指揮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了! 就音樂會而言,觀眾大多衝著他的動畫配樂而來,每每當”天空之城”的樂聲響起時,現場就爆出掌聲及驚呼聲。那場2014年的音樂會印象並不深刻,從Youtube 聽他指揮的貝七算是很精緻流暢,中規中矩,指揮動作不大,很專心的看著樂譜指揮,顯示他對樂譜的忠誠度及謹慎度。
2004年起”新日本愛樂 (New Japan Philharmonic)”跟久石讓合作成立了”New Japan Philharmonic World Dream Orchestra” (WDO,落落長),新日本愛樂是小澤征爾成立的樂團,因此如果是仿造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為John Williams成立Boston Pops Orchestra,那倒是有跡可循,此WDO專門跟久石讓一起合作演出他作品及改編的交響樂,最有名的一次是2008年跟吉卜力工作室合作25周年慶音樂會,這段情緣造就了日本動畫及配樂難以超越的巔峰。
在西方有John Williams與Steven Spielberg/George Lucas的結合,創造出好萊塢科幻、戰爭、人性的影音一體的完美結合,而John Williams本身也指揮樂團演出,有自己的Boston Pops,也有不少古典音樂的創作,特別是在協奏曲類,但好像沒見過他特別去挑戰指揮貝多芬之類的”正統古典音樂”,即便他今年接受維也納愛樂的邀請,也是以他的電影配樂為主,上篇說過Korngold開創出”電影交響樂”,而John Williams則將它發揚光大,因此很適合交響樂團在樂季中拿來當調劑用,NSO/TSO都是如此安排。
因此這個”電影配樂東西軍”打得火熱,久石讓是從”極簡音樂”出發,受Philip Glass等人的啟發,因此主題從簡,反覆從寬,容易記憶;John Williams是從”電影交響樂”出發,受Korngold等人的啟發,音樂的氣勢龐大雄偉,振奮人心;台灣因為對美日接受度都很高,因此久石讓及John Williams的音樂隨時可聞,也都很受歡迎,只是當他們很嚴肅地從事於”古典音樂創作/演出”時,聽眾是否避得開心裡的既成印象,會不會在不知不覺中就把他們的嚴肅給柔化了,老是把貝多芬的命運敲響連接到天空之城的號角,那多對不起久石讓的用心,不過這也許就是他們的宿命,撈過界時就會有”界外”的人出來講講話,而原本”界內”的人還是衷心喜愛著他們原本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