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故事又得倒推回到當兵的時候了! 兵變是役男最揪心的事,偏偏該遇到的還是會遇到,那年侯孝賢的”戀戀風塵”正好上演,我也在休假時搭著平溪線的小火車遊蕩,假日人多,記得在三貂嶺換搭的宜蘭線普通車,擠了不少人,我就擠到黑黑的行李車,對著敞開的大門,望著基隆河谷,伴著空隆空隆的火車聲,這不正是”戀戀風塵”裡的場景嗎? 我不就那位阿遠嗎? 好個比悲傷更悲傷的情景!
“戀戀風塵”裡,陳明章用一把爛吉他,隨興式的彈奏出煤礦區灰灰濛濛的、簡陋潮濕的氛圍,勾勒出貧困出身的青少男女淡淡的情愁,這是我最喜愛的侯孝賢電影,也被陳明章的音樂深深的吸引住,原來音樂可以那麼簡單,只要氛圍對了、情境對了、心情對了,輕輕地敲打就會直入人心。
那卡西緣自日文的「流し」,凡流動的行為就是那卡西,傳到台灣後,成了走唱,是北投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呈現方式,在台灣經濟要起飛的時代,北投仍留著濃濃的日本味,燈紅酒綠,在酒酣耳熱之際,日式的歌唱助興成了應酬的必需品。優游於各餐廳間走唱的人,也許只有一把吉他、一把薩克斯風、或後來的Keyboard,或自唱、或客人點唱,或幫客人助唱,key隨著客人調高或調低,tempo隨著氣氛變快或變慢,如此的隨興,不就像是台灣的爵士樂嗎?!
陳明章是道地的北投人,親身體驗過北投的興衰,他自己雖然沒有成為那卡西走唱的一員,但那兒是他的生命力源頭,從資料上讀到約莫在解嚴後,他決定回歸到本土的語言與文化,是以有"戀戀風塵"這般跟土地的感情如此契合的音樂出現,而且僅是在一把爛吉他的彈奏間自然流露出來,無需要多深奧的學院派訓練,唯須跟土地人民有密切的接觸。而後有”伊是咱的寶貝”、”流浪到淡水”等在政治上被引用、在卡拉OK被唱到爆的作品,十足的貼近俗民的生活。
北投的那卡西隨著時代的演進而消失,愛唱歌的文化卻一直留著,孔鏘在電視節目上的即興伴奏,一度在餐廳流行,替代了拿卡西;連帶地所有的競選造勢活動,都少不了用Keyboard隨著演講者的內容伴奏,用以激發群眾的情緒;卡拉OK伴唱機將走唱帶入家庭,大大小小練就一身好唱功, 不秀不行,於是KTV、K歌店、餐廳等四處林立,連爬個郊山都不得安寧! 台灣這麼熱熱鬧鬧的,搞不好還緣起自北投的那卡西ㄟ!
這般的俗民文化,在前年及去年上演的”再會吧!北投”登上了國家戲劇院,將陳明章的作品編入音樂劇中,試圖重現北投的拿卡西及酒家菜特色,那個滿是酒色財氣的年代,當主題曲”再會吧!北投”唱起時,眼框不禁的紅了起來,陳明章的音樂,真是接地氣到不行!
來來來 牽阮介手
勸汝一杯最後介紹興酒
阮無醉
阮只是用阮一生介幸福舖著汝介溫泉路
舖著職條破碎介黃昏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