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一步是聽他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再往前一步是聽他的第二號交響曲,當年買了一張由Andre Previn指揮LSO錄製的這首交響曲,演出及錄音都很優,也建立起我對拉赫曼尼諾夫的喜愛,但因緣不只如此

 

1995年夏天到Boston參展,已經過了Boston SO的樂季,但是Tanglewood正在麻州的另一端呼喚著,毅然決然地在午後從展場脫離,就著一本AAA的地圖,開著車橫渡麻州,來到這座舉世聞名的音樂聖地,當晚就是由Andre Previn指揮BSO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交響曲! 開心地坐在靠草地的邊緣,一邊看老美的夏季音樂盛會盛況,一邊欣賞從CD走出來的指揮及現場音樂。

 

音樂會結束已快十點,光從停車場開到馬路就花了快一個小時的時間,再橫越麻州回到波士頓的旅館,已經是凌晨兩三點了,然後繼續若無其事的參展! 在當年沒有GPS導航的時代,一個人開車半夜橫渡麻州,真佩服自己地理方位的能力及當時的體力。

 

Andre Previn (1929-2019)是非常少數橫跨各種領域而且都有所成的音樂家,他不執著於某方面的成就,追求成為一位Musician比成為一位Music Player重要太多了,Leonard Bernstein跟他最相似,但Andre Previn並沒有像Lenny這麼受到崇敬,可能是Previn會給人一種比較輕浮的感覺吧! 因為他處於一個多重宇宙的天地裡

 

【第一重宇宙】自主學習

Andre Previn 是出生於德國柏林的猶太人,當納粹壓迫來臨時,隨著父親經由巴黎輾轉到洛杉磯,僅受過國中小的音樂班式的學習,到美國後從電影學英語,高中沒畢業就開始替好萊塢電影寫配樂,在如此動盪多變的青少年時代,Previn憑著自己的高適應力及天賦,自主學習至脫穎而出,實屬難得。

 

【第二重宇宙】電影配樂

早早就進入電影配樂的Previn,他作曲編曲效率高,總共為五十多部電影配樂,贏得過四座奧斯卡最佳音樂或配樂大獎,包括為窈窕淑女(My Fair Lady)”的配樂,戰績輝煌,可謂少年得志,據聞John Williams還是他推薦進電影音樂的。

 

【第三重宇宙­】爵士音樂

Previn鋼琴即興演奏的能力甚強,跟當代的爵士大師多有合作,他崇拜Art TatumOscar Peterson等,創作及改編很多爵士音樂,也在六零年代錄製了大量的爵士唱片,儼然將成為爵士大師,但他說自己是 A Musician who play Jazz, not a Jazz Musician!

 

【第四重宇宙】樂團指揮

年輕的Previn早已功成名就,但他沒忘記成為Musician的目標,他抽空跟Charles MonteuxGeorge Szell學習指揮,在他電影及爵士的頂峰時,毅然決然地將目標轉向古典音樂指揮的職務,1963年首次站上指揮台指揮St. Louis SO1967年擔任Houston SO的總監,1968年接掌London SO,展開他另一個廣為人知的title: Conductor! 同樣的唱片錄音無數,佩服他斷捨離的勇氣!

 

【第五重宇宙】電視明星

Andre PrevinLeonard Bernstein一樣上電視推廣古典音樂,他在LondonPittsburg 都主持節目,但他有著美式幽默的特質,在1971/72 他參加Morecambe and Wise Christmas Show,展現他冷面笑匠的演技,也讓英國人一直稱他為Mr.Preview,很少嚴肅的指揮家能如此放肆!

 

【第六重宇宙】古典音樂作曲家

在解除樂團專任職務後,Previn逐漸提高他自己的音樂創作,不是早期的電影及爵士,而是嚴謹的古典音樂創作,涵蓋管絃樂、協奏曲、室內樂、聲樂及兩部歌劇,他樂此不疲,一直到他過世前,都還在作曲,他為第四任妻子Annie-Sophie Mutter寫了兩首協奏曲,用了我是隻小小鳥的旋律;由Renee Flemming主演的慾望街車(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 都是晚期的優秀作品。

 

【第七重宇宙】鋼琴家

Previn並沒有特別的師承,他彈鋼琴的態度,讓我不得不聯想到周善祥,都是渾然天成,信手拈來,不用特別練習,把鋼琴當成自己對音樂表現的傳達工具。不管是彈爵士樂,或是嚴肅的協奏曲及室內樂,Previn似乎都一派輕鬆自如(Big easy),很能跟別人搭上,在爵士他有很強的即興能力,在古典音樂上他就有點鬆散。

 

【第八重宇宙】婚姻家庭

Previn總共結了五次婚,前三次都是演員或歌手,還搶了Frank Sinatra的老婆Mia Farrow,而她還是第二任老婆的閨密! 晚年則跟小提琴名家Annie-Sophie Mutter有段不長的婚姻。他的子女成群,還收養了幾位,有成為龐克族的,有跟Woody Allen亂搞的,很不受拘束。最後他還是被英女王授封,但因為他是美國人,不常看到Sir Andre Previn的稱號。

 

有人說Andre Previn is a first rate conductor of second rate music,這該怎麼說呢? 可能跟他大而化之、隨興而至的特質有關吧! 他在古典音樂留下二百多張的錄音,但缺乏一個中心主軸,好像就是想到那裏錄到那裏,從海頓到自己的作品,琳瑯滿目,我特別喜愛他的俄國曲目,他的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舞是我反覆拿出來聽的經典版本,順暢迷人,很有旋律美感;他的拉赫曼尼諾夫及普羅高菲夫也是循著這個路線,很能帶動氣氛;但他的蕭斯塔高維奇就太樂觀了,他跟Alicia de Larrocha合作的拉三鋼琴協奏曲是個解構式的版本,而他自己彈奏的莫札特及蓋西文鋼琴協奏曲則是天才式、跟樂團貼切的演奏。

 

Previn也錄有貝多芬全集、布拉姆斯、舒伯特、舒曼這些德奧大戲,但他Big easy的特質,恐怕很難被嚴肅的聽眾喜愛;他跟各大獨奏家合作的室內樂錄音,同樣的涵蓋甚廣,他是位很好的搭檔,不會太突出,始終都是配合度很高的伴奏角色;大部分的時候,都會覺得他的錄音自然流轉,但缺乏個性,但他似乎樂此不疲,不是被趕鴨子上轎,而是他樂於嘗試跳痛,遍嚐各類音樂,自在的享受他的音樂人生,是的,he did it!

Previn.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