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站維也納

 

初嘗情滋味

 

 在澎湃的地獄拉麵及油膩的麻辣火鍋之後, 上了一片鐵拉米蘇, 搭配一杯卡布奇諾, 好像在宣告dinner is over, 舞會即將開始。在華麗的華爾滋之後, 再也不見嗆辣的大餐了

 

 

玫瑰騎士 ( Der Rosenkavalier )

 

在畸型的愛《莎樂美》與恨《艾烈克特拉》之後,理查· 史特勞斯欲反璞歸真似的,想以莫札特為師法對象,寫一部帶有喜感的歌劇。這個念頭,其實是在《艾烈克特拉》完成之前就有了。《莎樂美》引起的震憾太大了,而《艾烈克特拉》的同質性又高,是以史特勞斯一度向他的搭檔霍夫曼斯塔爾提出暫緩的建議,可是霍氏可不願意半途換車,才使得《艾烈克特拉》延續了《莎樂美》的衝擊性。倘若當時真的讓一部喜劇插隊成功,會是什麼情景呢?也許這部喜劇會帶有過多的吵鬧,而成為一個次級品;也許《艾烈克特拉》濃烈的仇恨,會被沖淡了很多。

就在《艾烈克特拉》首演一個月後,也就是一九O九年二月十一日,史特勞斯寫信霍夫曼斯塔爾:「我花了三個寧靜的午後,構思一部完整、非常新奇的劇本,那是一部喜劇的、五光十色的、像默劇般通透的劇情,時有抒情、玩樂、幽默,甚至有些芭蕾舞… … 兩位主角分別是一位男中音及一位著男裝的高雅女孩。」史特勞斯的原始構想看來是蠻「(約翰)史特勞斯」的,無怪乎竟有報紙刊登這是「華爾滋王新的輕歌劇」。史特勞斯要是知道的話,說不定還得大嘆知音者幾希。

然而,實際完成的《玫瑰騎士》,離原來的草圖未免也太遠了。原本劇名是「歐克斯(Ochs)」,是那位委託他人代傳信物的男中音,構思上也許更接近威爾第的《法斯塔夫(Falstaff)》,都是被作弄的小老頭兒。結果,主角變了,連劇名也改了。此次,在史特勞斯與霍夫曼斯塔爾的互動過程中,顯然史特勞斯仍是處於主導的地位,例如第二幕就被史特勞斯大改特改,使得原本僅是人物進進出出的過程,演變成有愛有恨、有期望有憤怒的複雜情節,因為第二幕更動太多,迫使霍夫曼斯塔爾大力修改第三幕以玆因應。史特勞斯等不及,便先完成了前二幕的譜曲,並先付梓!霍夫曼斯塔爾原先的中心人物只有二人:歐克斯及歐克塔薇恩(Octavian ),在完成第一幕時,他甚至還向史特勞斯解釋道:「你對此劇是否過於精細的疑懼,並不會使我感到不安。故事的流程相當簡單,就連平常的觀眾也能理解:一位肥胖、上了年紀且自大的求婚者,被老爸所看中,由一位年輕英俊的傢伙帶領著登場。」最後,女主角卻儼然成為另一位女士瑪莎琳(Marschallin)。霍夫曼斯塔爾並不是無法全然掌握劇情的發展,在一九一O年六月時,他寫道:「正是這個角色被群眾,特別是女性,認定為本劇的主角,當他們離開劇院時,也必將不會忘卻。」然而,瑪莎琳只在第一幕及第三幕最後出現,第二幕根本不見蹤影!只是這個角色的確非常具有人性,更呈現出深度,對霍夫曼斯塔爾而言,它已不是單純的歌劇對白,而是戲劇與人性的刻劃。

 

 

Richard Strauss and Hofmannsthal 合照Hofmansthal

 

霍夫曼斯塔爾對史特勞斯的影響,是好是壞,很難定論的。第一次合作產生了《艾烈克特拉》這般驚人的作品,第二次合作的《玫瑰騎士》固然被史特勞斯主導,實則已漸漸步入霍夫曼斯塔爾深思、細微的人文世界中,這與史特勞斯直覺式、外放的性格並不很搭配。這樣的結果,使得他們合作的作品,除了前兩部廣受歡迎之外,其餘則未見起色。稍後的《納克索島的阿麗亞德妮》及《沒有影子的女人》,都是文字洗練的、劇情變化多端的、以刻劃人性為主的、幾近文學作品的歌劇。筆者曾花很多時間,試圖全盤了解《納》及《沒》劇,甚至將全本《沒有影子的女人》歌詞全部翻譯成中文,結果真的是拿他們來當文學作品研讀,至於音樂部分,則遠不如對《莎樂美》、《艾烈克特拉》及《玫瑰騎士》的記憶深刻,所以在史特勞斯與霍夫曼斯塔爾兩人的拉距戰中,史特勞斯並未全勝,雖然史特勞斯視霍氏為「劇本生產工廠」,但一旦失去這座工廠,他更往後的作品,即使題目取得驚人,像《綺想曲》、《間奏曲》,已引不起人們的注意了。於是有人說,史特勞斯的歌劇在《艾烈克特拉》之後,便無可觀者。

《玫瑰騎士》雖被廣泛接受及喜愛,卻已是史特勞斯被譏為了無新意、重複舊手法的開端了。這兩個人的明爭暗鬥,在《玫瑰騎士》中達到最高峰。史特勞斯堅持應該加入更多戲劇性的渲染(第三幕有些鬧得莫名其妙),霍夫曼斯塔爾勉力為之,「別忘了觀眾也有權哈哈大笑!… … 這部喜劇還欠缺真正的喜劇部分;樣樣都只是悅人而已,還夠不上滑稽。」霍氏最後也不得不同意「經過這些潤飾後,的確比早先版本更具戲劇性,也更優秀。」但是相對的,霍夫曼斯塔爾也曾評譏史特勞斯的音樂為「描寫得既長且白,令人不悅,粗俗野蠻,經他所創造出來的音樂,就好像兩隻正打得酣熱的野獸。」

「大歌劇」終結者登場

《玫瑰騎士》幾乎算是「大歌劇(Grand Opera )」的最後作品了。所謂「大歌劇」,是指富麗的舞台, 多主角的組合及龐大的配角人員, 配上芭蕾舞等場面, 以及龐大的管弦樂音樂支撐, 構成奢華貴族式的表演, 演出成本極高 (可參考克萊伯的DVD)。一九一一年一月廿六日,本劇在德勒斯登首演,一九一四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時摧毀了上演浪漫歌劇的表演場所,導至歌劇發展的一些結構性變化。大戰之後,只有普契尼的《杜蘭朵公主》稱得上是登上國際舞台的「大歌劇」。在德奧系的歌劇院,自然上演《玫瑰騎士》的機會多過來自義大利的《杜蘭朵公主》。然時至今日,《杜蘭朵公主》受歡迎的程度及上演次數,會比不上《玫瑰騎士》嗎?帕瓦洛帝的一首〈公主徹夜未眠〉,就肯定使《杜蘭朵公主》的知名度遙遙領先《玫瑰騎士》中的圓舞曲。

第一幕雲雨起風波

故事是發生在十八世紀中期,在瑪麗亞· 泰勒莎(Maria Theresa)統治下的維也納。瑪莉· 泰瑞絲(Marie Therese)是威登堡(Werdenberg)王子費爾德馬歇爾(Fieldmarshal)的夫人,因此她被封稱為費爾德瑪莎琳(Fieldmarschallin ) ,就是一般所謂的元帥夫人。歐克塔薇恩· 羅浮諾(Octavian Rofrano)公爵是位年輕的小傢伙。這兩人湊成一堆,一位是久戰床第,深得其味;一位則是初嚐雲雨,樂不可支。序奏部分就是描述這對偷情男女在床第間翻覆的情形。歐克塔薇恩坐在床沿,懷中抱著瑪莎琳,愛惜不已。這般的音樂,在華格納的《唐懷瑟(Tannhauser)》序曲中,略有所感,但史特勞斯顯得更煽情直接。

兩人卿卿我我的,娓娓稱道「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情愫,恨太陽早升,怨良夜苦短。小男僕送來早餐,歐克特薇恩急急避開,小男僕似懂非懂的退下,留下兩人愉快的共進早餐,兩人「碧雪特(Bichette )」、「康康(Quinguin)」的叫得好不惡心!康康(歐克塔薇恩的小名)還樂得說,妳老公在遙遠的地方打獵,跟豹、熊打鬥,我卻在這兒樂逍遙,太幸福了。正當碧雪特(瑪莎琳的小名)抱怨不要提起她老公之時,她聽得門外有人到達的聲音,嚇壞了偷情的瑪莎琳,以為是老公回家了,趕緊叫歐克塔薇恩躲起來!但再仔細聽一下來客的呼喊,才赫然想起是她的表哥歐克斯男爵(Baron Ochs)來訪,對自己的失態自嘲了一番!而歐克塔薇恩早已機警的換成女裝,扮成女僕貌,想矇騙出去(像是《費加洛婚禮》中凱魯比諾的劇情)。

正溜到門口,就遇上了老色鬼歐克斯,一把把她(他)攔了下來。歐克斯一面跟他表妹道安,一面又毛手毛腳的,讚許這位女僕健康又乾淨,歐克塔薇恩想溜也溜不了。原來歐克斯此番前來,是為了自己跟富商法尼納(Faninal)之女的婚約問題,此事早就在信上跟表妹提過了,想必瑪莎琳玩過頭,而忘了此事。好玩的是歐克塔薇恩想溜,瑪莎琳也想替他製造機會開溜,歐克斯卻一下子要茶水,一下子要餅乾的,叫他溜不掉!兩個人彼此的對話就顯得心不在焉。

歐克斯向瑪莎琳請益關於新郎特使人選的問題,依習俗必須有位家世良好的年青人,持銀色玫瑰擔任新郎的特使,先至女方家報喜。瑪莎琳一時也想不起有何人選,歐克斯突然想要請教瑪莎琳的律師有關於婚姻合約的問題,瑪莎琳想趁機支開歐克塔薇恩(此時為瑪莉安朵(Mariandel ),仍被歐克斯截了下來。他向瑪莎琳要求把這位女僕讓渡給他的未婚妻,並且說到人是萬獸之王,不像動物是依時序發情,人是一年四季皆可追求自己所愛,有時得用軟的,有時得來硬的,但一定得有獵物在,我是見獵心喜,不嫌老小胖瘦,只要我看上的,一定要得到!

歐克塔薇恩故意裝得很害怕的樣子,直嚷著嚇死我了!我才不要跟你呢!瑪莎琳叫歐克斯不要煩她,你們男人都是如此,性好漁獵,讓我們女人痛苦、羞愧!歐克斯說妳讓一位有優良血統的人流落在此,那像我都帶著有我血統的貼身侍衛旅行!歐克斯提議就請他的貼身侍衛擔任新郎特使算了!瑪莎琳突然靈光一閃,請瑪莉安朵拿出歐克塔薇恩的畫像,向歐克斯說要以這位歐克塔薇恩公爵為你的特使,歐克斯直說很像瑪莉安朵,難怪瑪莉安朵舉止如此高貴!瑪莎琳指派瑪莉安朵去傳訊,歐克斯沒理由可以攔她了,雖然很捨不得。

接下來是一陣胡鬧,歐克塔薇恩把門外等候的人叫進來,而後離去。進來了一堆人,有孤兒來乞討、有賣小動物的、有賣帽子的、有賣報紙的、有吹笛子的、也有位男高音獻唱,其他的人忙著替元帥夫人妝扮。類似這樣刻意營造熱鬧龐雜場面的安排,一般最常出現在義大利歌劇中。歐克斯在一旁跟律師討論婚約的問題,他要求法尼納需在婚前還回他的郭納斯朵夫堡。律師告知只有丈夫執行太太的合約,沒有太太需執行丈夫合約的規定。歐克斯生氣的說,我是擁有藍色血統的貴族,他們不過是較好的中產階級而已,我已夠委屈了!一旁梳妝的瑪莎琳,對著鏡中的面容,感傷自己已漸老了!來了兩位義大利人,向歐克斯說他們有辦法替他弄到瑪莉安朵。歐克斯獻上裝著銀色玫瑰的盒子給瑪莎琳,瑪莎琳答應一定替他安排妥當,歐克斯離去,留下瑪莎琳一人。

「他離開了,這位誇大不實的傢伙,卻可得到一位年輕貌美,又家財萬貫的女子,還自以為是種犧牲… … 我依稀記得一位來自修道院的女子,被迫過著聖潔的婚姻生活(拿著鏡子),如今她何在呢?是啊,尋找去年的霜雪… … 我有一日終將成為一位老女人… … 」歐克塔薇恩溜進來,發現瑪莎琳正在感傷,以為她被剛剛的事嚇到了!他抱著她,「凡抱得太緊的,就抱不久」,瑪莎琳只希望他不要像其他男人就好了!世俗之事,到頭來都是空,你終會離我而去的!光陰飛逝,任誰也擋不住。康康說我不會離開妳的,我泥中有妳,妳泥中有我,不會有那麼一天的,太可怕了。瑪莎琳說她要去教堂了,如果你想到我,下午再同我一起去普拉特。歐克塔薇恩離去,瑪莎琳突然若有所感的站起來叫道:我竟沒吻他就讓他離去,急忙派人去追,來不及了,只得派小男僕將銀色玫瑰送給歐克塔薇恩。

 第二幕情海起波瀾

法尼納正在慶幸自己將獲得一位乘龍快婿,蘇菲(Sophie)這位修道院出來的少女,對這個婚姻亦充滿了憧憬,掩不住興奮的心情,僕役們則四處走告玫瑰騎士到來了。歐克塔薇恩身著銀服,手持銀色玫瑰走進來,就在他把花交給蘇菲之時,心裏一陣悸動,對蘇菲的純真非常心神不寧。僕役們暫退之後,兩人相對而坐,蘇菲說我對你的身世一清二楚(有預謀乎?),甚至連他的小名康康也知道,蘇菲告訴他她對婚姻及丈夫的期望,但心中卻也對歐克塔薇恩產生好感。

歐克斯在法尼納的帶領下進場,一開始便帶有藐視的親吻蘇菲的手,歐克塔薇恩在一旁氣憤著。歐克斯的輕挑,引起蘇菲的不悅,而法尼納仍在一旁沾沾自喜。歐克斯得寸進尺,開始哼出他的圓舞曲唱道:有我,沒有房間嫌太小;沒我,每天都是悲慘的!此時,律師到來,歐克斯便急著去談他的「權利」問題了, 留下蘇菲及歐克塔薇恩二人。

「妳願意嫁給這個老粗嗎?」「這世上,我對你比對其他人更有信心,請幫我!」「自助而後人助,妳當知如何去做!」「你將如何幫我?」「為了我們兩人,妳必須站出來!」「為我們兩人?」「是的!」兩人擁抱且親吻,綻放出愛的火花!正在兩人互道情愫時,那對義大利人溜進來,逮個正著,並大喊叫大家出來。

歐克斯斥罵歐克塔薇恩這位黃毛小子,竟敢動他的女人。歐克塔薇恩鄭重的告訴歐克斯:蘇菲不喜歡你!兩人爭吵起來,並且拔刀相見,歐克斯被刺了一劍,倒在地上大叫謀殺!眾人忙著招呼傷者及找醫生,蘇菲更加堅定愛歐克塔薇恩的信心,法尼納痛責女兒,言道如果歐克斯死了,妳也必須嫁給他的屍體。父女一陣爭吵,幾要斷絕關係,歐克塔薇恩說道一定再回來解決後離去,侍女勸開蘇菲,以免鬧僵。法尼納趕緊上前安撫歐克斯,歐克斯發誓一定要將那混球關到豬圈去!

不久,那位義大利女人進來,塞了一封信給歐克斯,是瑪莉安朵寫的,在瑪莎琳家不好意思太表白,希望明晚有空一殺愛慕之情。歐克斯沾沾自喜的答應在酒店見她一面,樂得哼起他的圓舞曲;第二幕就在這段輕柔的《玫瑰騎士》圓舞曲中落幕。

 第三幕醋海幾浮沈

眾人在酒店中忙著準備作弄歐克斯,歐克塔薇恩再以瑪莉安朵的打扮出現。歐克斯到了後,忙著支開其他人,對房間的佈置略感奇怪,但有「美女」在旁,就不管它了。當他想湊嘴過去吻她時,嚇了一跳,太像那小王八蛋了!隨後又被四處冒出的牛鬼蛇神嚇得張惶失措。正想吃豆腐時,又有人衝進來,那位義大利女郎叫到「就是他,我的丈夫!」又有一群小孩圍著歐克斯叫爸爸,真是一團亂!歐克斯一頭霧水,店主說重婚罪很重的,歐克斯百口莫辯。此時警官來了(不在原計劃中!),歐克斯以為救星到了,沒料到警官可不甩他!沒人願意證明他是貴族!瑪莉安朵故意裝作很窘的樣子,警官問她是誰,歐克斯說是蘇菲!不意此刻法尼納突然到來(安排的!),歐克斯急忙問他為何來到?法尼納反問不是你急書叫我來的!歐克斯忙向警官說他只是個熟人,警官自個兒一問:竟連岳父大人都不認得了!歐克斯直道眼花了!那這女孩不就是你女兒嗎?胡說,她正在外頭呢!小孩子又圍上來叫爸爸,歐克斯大喊這是個騙局!眾人說這是個大醜聞!歐克斯想帶走瑪莉安朵,「她」卻把警官叫到一旁的臥室內,拉起窗簾,衣服一件一件往外丟,歐克斯大叫警官欺負民女!

此時瑪莎琳到了,歐克塔薇恩不好意思的站出來,蘇菲也進來宣稱她與歐克斯的婚姻解除了!瑪莎琳令歐克斯離去,以保持住貴族的顏面,歐克斯漸漸摸清了實情,也看出了他們的曖昧關係,另一方面瑪莎琳也看出歐克塔薇恩與蘇菲的關係;歐克斯想趁勢取得一個有利的位置(仍娶蘇菲),瑪莎琳則因對男人失望,而斷絕歐克斯的一絲希望。眾人又進來鬧一陣子後,歐克斯悻悻然離去,留下一個待解的三角習題。

蘇菲看到歐克塔薇恩一直站在瑪莎琳身旁,大概也猜出他們的關係;歐克塔薇恩不知如何是好,想跟瑪莎琳解釋,卻不知如何啟口!瑪莎琳冷靜的向他說:「照著你心中的意思去做吧!」歐真的走向蘇菲,蘇菲並不很領情,她並不快樂!歐唱道我非常需要妳!在一旁的瑪莎琳忍隱住痛苦,我知道這天終將到來的!我不是早就警告過自己了嗎?歐夾在兩個女人中間,不知所措。善體人意的瑪莎琳覺得很愛憐,主動的去向蘇菲說情,蘇菲很感謝夫人的寬容,瑪莎琳藉故替他父親送醫,離去時感慨萬千:「我甚至愛他給另外一個女人的愛(love his love for another woman ) , 有人會相信嗎?」蘇菲唱道:「我彷彿像在教堂中,充滿恐懼… … 我感到當她把他讓給我時,也帶走了他的一部份!」歐對瑪莎琳雖然滿心愧咎,卻也對能獲得蘇菲而高興不已。兩人相互擁抱,很珍惜這段將成為永恆的感情,法尼納與瑪莎琳進來看到此景,法尼納很欣慰,瑪莎琳則很感慨的退下。歐克塔薇恩與蘇菲再次堅定的擁抱(蘇菲不意掉下手帕),然後離去。幕落下前,瑪莎琳的小男僕在輕快的樂聲中,回到舞台將手帕拾取。

 人物淺析

初看完本劇,也許要猜歐克斯男爵必定是個老不羞的中年人,瑪莎琳八成也是徐娘半老了。根據史特勞斯自己的說法,瑪莎琳是位年輕貌美的女士,年齡絕對沒超過卅二歲,她自認為是位「老婆娘」的原因,是跟只有十七歲的歐克塔薇恩比較的結果,而且她不止只有康康一個情人,甚至於連康康離開她時,她也只是掉下顆「鱷魚的眼淚」而已。這個角色很自然的讓人聯想到《費加洛婚禮》中的羅西娜公爵夫人,然而羅西娜只是感嘆年華老逝,丈夫是否依然愛我,而非像瑪莎琳一般,以年輕小伙子來支撐自己的年輕。

歐克斯男爵是位唐璜式的花花公子型人物,年紀也不會超渦卅五歲,加上又有貴族的血統,應該是「最有價值的單身漢」,難怪法尼納老爹一眼就看上了。這類的人物,應該才是本劇所有諷刺的典型。歐克塔薇恩雖然是本劇的主角「玫瑰騎士」,然而實際上只是在襯托瑪莎琳及歐克斯,甚或蘇菲。一位涉世未深的小傢伙,一開始便陷入情場老手瑪莎琳的手中,如何能脫身及成長呢!當他乍見蘇菲的反應,也許該視為只是對威權的反抗而已。蘇菲是位修道院初出爐的純良少女,可是從她對歐克塔薇恩的底細一清二楚來看,似乎也不見得單純到毫無心機的地步,女人獨特的敏銳、堅決及信念,在她的身上都可以發覺,這位少女似乎超越了她十六、七歲的生理年齡。

錄音介紹

眾所公認,《玫瑰騎士》的最佳版本,是卡拉揚在一九五七年「雙單聲道」的錄音版本,EMI 出版。由李格(Walter Legge ) +卡拉楊+舒娃茲可芙(Schwarzkopf)構成的鐵三角,強勢的佔領五年代末期及六年代的錄音事業,這版《玫瑰騎士》就是這樣的產物。卡拉揚年輕氣盛,性感唯美,讓人血脈賁張;舒娃茲可芙的元帥夫人高雅內斂,掌握住感情的微妙變化,無怪乎成為名盤。擔任歐克塔薇恩的是露德薇(Christa Ludwig ),當時尚年輕,聲音也顯得年輕有朝氣。

Rosenkavalier CD 1卡拉揚在一九八三年重錄此劇,改由DG 出版,火氣下降了,但是音樂雕琢得更加美麗細緻,真是一場美的饗宴。號稱為當今最佳的元帥夫人托瑪娃.辛陶( Anna Tomowa-Sintow ),在此的表現不下於舒娃茲可芙,更貼近人物的特性。由芭兒莎( Agnes Baltsa )演唱的歐克塔薇恩是成熟穩健的,畢竟要芭兒莎刻意扭曲自己美妙的嗓子是不可能的, 筆者個人比較喜愛這個版本。

蕭提當然不會錯過《玫瑰騎士》; 伯恩斯坦則很難得的替CBS錄了一版,而且角色選用奇特,露德薇成了元帥夫人,而應該是夫人的瓊斯(Gwyneth Jones )去唱歐克塔薇恩,很奇特的安排。最新的錄音是海汀克( Haitink ) EMI新作,選用卡娜娃( Kiri Te Kanawa )擔任元帥夫人,一點都不用懷疑,由歐特( Annie-Sophie von Ottor)擔任歐克塔薇恩,也是很合適的,加上韓翠克絲( Barbara Hendricks )的蘇菲,應是佳片。Rosenkavalier CD 2

 

DVD有克萊伯( Carlos Kleiber) 一九七六年在巴伐利亞劇院及一九九四年在維也納歌劇院兩個的錄影版本。前者由瓊斯任元帥夫人,法斯班德( Fassbaender)演歐克塔薇恩,波浦( Lucia Popp ) 演蘇菲。在此我們感受到克萊伯獨特的個人風格,快意流暢並充滿自信的指揮, 光這部份就加個十分了。申柯 (Otto Schenk)的製作是華麗的洛可可風, 非常典雅講究的法式宮廷裝飾及服飾, 畫面美不勝收; 在這樣的氛圍下, 每個角色都有很好的發揮, 瓊斯雖是以唱戲劇女高音為主, 在此的元帥夫人卻出奇的柔美, 不同於其她以優雅表現為主的女高音; 法斯班德帶有自然活潑的孩子氣; 波浦更是沒話說, 她的聲音真美, 可惜英年早逝。

Rosenkavalier DVD一九九四年的維也納版也是由申柯製作, 維持前版的基本面貌, 唯沒那麼古典細緻; 二十年後的克萊伯頭髮鬢白, 還是一樣快意順暢, 雖覺得火候小了些, 卻也增加了深度; 主角當然得換代了, 洛特 (Felicity Lott)的元帥夫人氣質更優雅, 散發出一股高貴的氣息; 范歐塔 (Anne Sophie von Otter)的扮相很俊俏, 同樣也是高雅路線; 個人很欣賞的邦妮 (Babara Bonney) 跟波浦一樣擁有美麗清新的聲音, 同樣討人喜愛。這兩個很相近的版本都很值得推薦, 論製作及音樂的表現, 巴伐利亞版真是美又快意; 論演唱的話, 維也納的組合可能更上一層。

卡拉揚在薩爾茲堡音樂節推出自己製作的版本, 設計上就平實多了, 它跟CD是同樣的卡司, 相較於克萊伯的熱度, 這版還真的有點冷冽, 還是聽聽CD就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pha  的頭像
    Alpha

    alpha 追逐的蹤跡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