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站斯圖加特

 

現實的妥協

 

戲的份量加重, 音樂並未立即妥協, 把古今中外全攪在一塊, 把陰陽鋼柔一併鋪陳, 既陷入又抽離, 既排斥又包容,“妥協”才是現實的問題

  

納克索島的阿麗亞德妮( Ariadne auf Naxos )

 

理查· 史特勞斯與霍夫曼斯塔爾(Hofmannsthal)這對最佳拍檔,在完成《玫瑰騎士》後,下一個協議完成的目標是訂在《沒有影子的女人》這部莊嚴又富有哲思的作品上,但是為了感謝雷恩哈特(Reinhardt)在上演《艾烈克特拉》及《玫瑰騎士》時的鼎力相助,而決定為雷恩哈特的劇院寫一部歌劇。提議的霍夫曼斯塔爾很快的獲得理查· 史特勞斯的贊同,於是他們就打算將法國名喜劇作家莫里哀(Moliêre)的作品德文化,以小編制的方式在雷恩哈特位於柏林的小劇院上演。後來決定將莫里哀「中產貴族」的末段土耳其典禮取代成《納克索島的阿麗亞德妮(Ariadne auf Naxos)》,但是雷恩哈特的小劇院仍容納不下,於是移師到斯圖加特(Stuttgart)於一九一二年首演。雖然這種莫里哀加霍夫曼斯塔爾的組合成功,但普遍認為太長了,於是史特勞斯將《納》劇單獨移出,加上一段開場白(Prologue ),於一九一六年在維也納正式上演現今熟悉的這一個版本。

從《納克索島的阿麗亞德妮》的創作背景來看,它是一部在未曾預期的狀況下臨時插隊產出的:音樂史上,天外飛來的一支筆, 往往成為名垂青史的鉅作,靈感的發生,擋也擋不住。《納》劇成為理查· 史特勞斯歌劇作品中,結構最巧妙,最富趣味性的一部,有四兩破千斤之妙,寓義於狀似淺顯的劇情中。

「暗戀」與「桃花源」之比

《納》劇分成兩大部分:「開場白」及「歌劇」。「開場白」是在指出十八世紀作曲家創作上的苦悶及迫於現實的無奈,「歌劇」主體則是兩部同時上演的歌劇。

歌劇中,最為人熟知的「戲中戲」是雷翁卡伐洛(Leoncavallo)的《丑角(Il Pagliacci)》,敘述一位馬戲班的小丑,懷疑太太不貞,而在馬戲劇班上演時,順應劇情把太太殺了。但是相較於史特勞斯的《納》劇,《丑角》只算是小兒科而已。《納》劇非但只是戲中戲,而且還是「戲中戲中戲」!在「開場白」中,作曲家正為演出前做最後打點,出錢的老闆,先是要在他的戲後,再上演一部八竿子打不著的戲,最後又要讓兩部牛頭不對馬嘴的戲一起上演,這已算是「戲中戲」了(有些像「暗戀桃花源」的準備過程);正式上演的「歌劇」部份,真得讓兩部戲上演在同一舞台上,而且還相互作用,在不相關下,又產生了連接。

表演工作坊的賴聲川,在「暗戀桃花源」中,巧妙的讓「暗戀」與「桃花源」在排演中相互干擾,台上台下及外界都合在一起了。在多年前,上演過賴聲川的「西遊記」,同樣也是讓三個時空的「西遊記」在一個舞台一起演出,原本不相干的人與事,又若有似無的影響著對方。這般的演出,在台灣已算得是很具開創性,甚至帶有實驗的性質。然而史特勞斯與霍夫曼斯塔爾早在本世紀初就已經創作出《納》劇了,它非但暴露了當時貴族的心態,作曲家的無奈,也讓參加演出的演員露出了台上與台下的兩副嘴臉,最後更讓《納克索島的阿麗亞德妮》與《輕佻的彩畢妮塔與四位情人(The Tale of Fickle Zerbinetta and her Four True Lovers)》同時上演。一是希臘神話,一是輕浮的鬧劇,雖然算是史特勞斯急就章,但史特勞斯一貫在劇情上力求變化的心態,依舊表露無遺。

儘管《納》劇以劇情多變取勝,但在演唱上面可也不好惹。當初史特勞斯是為在小劇院上演而作,故只需二十來位樂團人員就夠了,歌者大可不用與整支大樂團抗衡。可是主角阿麗亞德妮必須具有唱華格納女高音般的實力,彩畢妮塔必須具有高度的花腔女高音技巧,作曲家由女中音反串,比起唱《玫瑰騎士》也沒輕鬆多少,三位角色要各得其所不易,間接增加本劇上演的難度。

人物

台上台下的人物,有截然不同的性格,有了初步的瞭解後,對劇情的發展比較容易掌握,特別是開場白的部分。作曲家是位完美的藝術追求者,唯有得自心靈的認同才會妥協。音樂教師為保護作曲家學生的尊嚴,不遺餘力,常當和事佬,委屈求全。彩畢妮塔是位沒有心機,單純率直的女舞者,她的反應都很直捷,動機都很簡單。她的舞蹈老師是位圓滑,懂求生之道的人。女高音(稍後演阿麗亞德妮)自視高傲,心胸狹隘,阿麗亞德妮則是位看破紅塵,一心求死的女人。男高音(演巴庫斯Bacchus ) 也是位挑剔擅妒的人,巴庫斯則是位力拒誘惑、勇敢年輕的神。總管是狐假虎威,拿著雞毛當令箭的人,史特勞斯讓他成為只說不唱的人。

開場白要開演了,但… …

這一幕是開演前的準備,人物進進出出,頗難詳述,偏偏每句詞都反應那個人的個性,霍夫曼斯塔爾的文學素養,在此展露無遺,但有勞用功的讀者深究了。

戲要開演了,音樂教師聽得今晚演出有變,急忙向總管求證,答案是在上演完莊歌劇(Opera Seria ) 要接著演出輕歌劇(Opera Buffa ),接著放煙火以娛嘉賓。音樂教師一聽,急忙說他的作曲家學生不會容許如此破壞氣氛的安排,總管冷冷道出誰出錢,誰就是老大,由不得你們。作曲家正要做最後的修改與排練,僕人因為才跟士官發生口角,頂了他幾句,作曲家只管著他的偉大創作,就不理會他了。男高音也因假髮不合意,跟假髮師衝了起來,雙方互罵愚鈍與低能,但是作曲家陶醉在靈感裡,也不在意彩畢妮塔在一旁懷疑,將她的喜劇排在一部令人昏睡的作品之後,效果堪慮,作曲家頭都不抬的猛記自己的靈感,不知事情有變。女高音知道今晚的安排後,急著要找人去向老闆抗議。作曲家這才注意到多了一位彩畢妮塔,音樂教師這才告訴他新的演出安排,作曲家簡直要抓狂了,在他的阿麗亞德妮後要跳歌舞劇,門兒都沒有。音樂教師畢竟見過世面,勸他凡無法改變的事,只有忍耐了。高傲的女高音聲明她不願與低俗的人同台,彩畢妮塔則反譏她的戲,可以無聊到連她的喜劇都無法使觀眾再笑出來!音樂教師及舞蹈教師立刻驅前安撫自己的人馬,看來今晚勢必如此上場了。

等等,總管又來宣佈老闆決定讓兩部歌劇,一莊一諧,同時上演!真傻眼了,大夥鬧哄哄的抗議著,總管冷然說到,能讓你們的戲上演,已是莫大的榮幸了,老闆愛怎麼看,你們就怎麼演!把這棟豪宅裝扮成一座寒酸的荒島,老闆已不很高興了,穿插些歌舞趣味,也只是補救而已。彩畢妮塔很高興的去準備了,舞蹈教師盛讚老闆英明。作曲家則認為這將是他的末日,要在他那代表人類孤獨的阿麗亞德妮身邊出現個閒人,將使他的原作精神破壞無遺,不如歸去吧!音樂教師勸他得為往後日子著想,舞蹈教師則勸他與其讓自己的作品石沈大海,不如稍做修改上演,他的舞群能做最適當的配合的。作曲家忍痛提筆修改,女高音及男高音耽心自己的戲被刪,都靠了上來,幸賴音樂教師及時安慰了他們。

另一方面,舞蹈教師趕緊向彩畢妮塔說明今日之劇情,原來阿麗亞德妮當初是因為要解救特修斯(Theseus)而背離了家庭,共同來到了納克索島,不意遭到特修斯的遺棄,傷心之餘,決意尋死,她正在等待死亡。彩畢妮塔則認為阿麗亞德妮只是在等另一位她愛的人而已。作曲家堅稱,雖然巴庫斯出現,解救了阿小姐,但實則是找到了死亡的真諦,彩小姐提議她可以以恰巧路過的旅客身分出現,作曲家仍不予理會。此刻彩小姐道出她「小丑的心聲」,台上的她帶給別人歡樂,台下的她卻暗自哭泣。不料一時激起作曲家的同感,滿心衝動的阻止台上女高音與音樂教師的爭吵,決定讓兩戲同時上演。但是當彩畢妮塔與四位花旦一上台,他立刻又發現他的藝術被踐踏了,心灰意冷的離去。

 歌劇當阿小姐遇到彩小姐

在荒島上,三位女神圍繞著阿麗亞德妮,為她的哀愁而傷神,阿麗亞德妮仍期待著死亡的到來。彩畢妮塔一群人從左右翼探出頭來,表示發現了這一位傷心的女人。阿小姐繼續唱著她的失望,對這些人視若無睹,但偶而又跟他們的詞尾唱。大夥兒勸她要為明日的歡樂而活,甚至跳起舞來取悅她。阿小姐唱到她在期待一個人能將她引渡到永恆,獲得永遠的解脫。四位小丑勸慰不成,彩畢妮塔決定單獨跟她談談。彩小姐試圖以同是女性的角色來引發阿小姐的認同,但阿小姐一扭身就回洞穴去了,彩小姐認為男人都是負心漢,女性當力求擺脫男人的束縛,要愛就去愛,不要禁閉自己的情慾;這是一段難度頗高的花腔女高音。四位男士之一的阿勒奇諾跑出來,教她不要對牛彈琴,不如跟他玩個痛快,另外三位也溜了出來,彩小姐唯恐天下不亂,像隻花蝴蝶般的在三人之間穿梭。阿勒奇諾則做壁上觀,彩小姐故意掉了隻鞋,三個人忙成一團,大獻殷勤,彩小姐左牽一個,右看一個,腳下再鉤一個,把三個人迷得醉茫茫,但彩小姐卻投到阿勒奇諾的懷抱去了!

五人退下後,三位女神出來宣布巴庫斯即將到來,這位勇敢年青的神,母親因生他而死,由女神們帶大,此刻正駕舟通過專門迷人並使之化為石像的女魔契爾色(Circe)的誘惑,向納克索島而來。也許他會是阿麗亞德妮期待的人。不久,遠處傳來巴庫斯勝利的呼喊,契爾色無法得逞的。阿小姐聽到巴庫斯的呼喊,直覺的認為那就是要引導她的人,當巴庫斯出現,她一度以為他是負心的特修斯。而巴庫斯以為阿麗亞德妮是這個島上的另一位契爾色。阿麗亞德妮立即懇求巴庫斯駕著船,帶她航向死亡的永恆。巴庫斯以神的身份宣告他可以辦到,阿麗亞德妮反而驚覺死亡的意義為何?她將僅剩一口氣了,巴庫斯宣告生命將自此時重新開始,並親吻了她。兩個人都覺得自己從內心起了變化,生命有了新的希望。此刻彩畢妮塔冒出來唱道,當一位新神來追求,我們就無可避免的被吸引了,無話可說了吧!巴庫斯將阿麗亞德妮帶離納克索島了。

  錄音收藏參考

《納》劇的組成相當複雜,開場白部份以作曲家為中心,女高音(就是阿麗亞德妮)及男高音(巴庫斯)是兩位用心計較的人,但到下半部又化成華格納式的人物,免不了有冗長的對唱。彩畢妮塔要表現出表面輕浮,內心良善的特質,加上花腔技巧,更加難惹。其他的角色,不大不小,要找到一群人來錄音,真是不易。

Ariadne CD 目前市面上可以找到多個CD 版本,我並非版本比較狂,僅擁有兩個版本。由肯培(Kempe)指揮德勒斯登劇院的EMI 中價版(CMS7 64 1592 ) ,擁有最稱職的阿麗亞德妮雅諾薇慈(Janowitz ) ,自然純淨,聽來毫無負擔;蓋斯提(Geszty)的彩畢妮塔及金恩(James King )的巴庫斯也各得其所,加上肯培對史特勞斯音樂的全盤瞭解,鐵定是個名盤。由李汶(Levine)指揮維也納愛樂的DG 高價版(419 225-2 ) ,由托瑪娃辛陶(Tomowa -Sintow)領軍,但真正成功者是貝兒札(Baltsa)的作曲家及芭托(Battle)的彩畢妮塔,李汶的指揮較自由,充分展現本劇強烈的戲劇性。另外還有.馬殊(Masur)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音樂廳的Philips 版(422 084-2 ) ,由黑色重量級女高音諾曼(Norman)領軍,想必更逼近華格納,此片約與李汶版同時出現,評價各有不同。

Ariadne DVD 由貝姆指揮維也納愛樂所錄製的歌劇電影

DVD, 擁有像雅諾薇慈(Janowitz ), 葛露貝諾娃 (Grubenova), 柯羅 (Rene Kollo)等高手, 現在看有些老舊, 但是生動活潑, 快意順暢, 葛露貝諾娃的美聲唱法, 正值其巔峰, 人美聲美; 雅諾薇慈不是強力的華格納女高音, 透露著一股高雅孤寡的味道, 是唱史特勞斯貴婦的絕佳人選, 這個版本連配角都唱得令人叫絕, 貝姆的史特勞斯有著一股衝動及堅毅的性格, 像在說我才是史特勞斯的傳人般的權威。

【特別收錄】辛諾波里的錄音介紹

這部歌劇可以說是「戲中戲中戲」, 有著劇場的實驗性,有著莊嚴的大歌劇風格, 也有喜歌劇的逗趣,它是史特勞斯所有歌劇中最具巧思的一部作品。史特勞斯的最佳拍檔霍夫曼史塔爾試圖以文學主導音樂的企圖越來越強,《納克索島的阿麗亞德妮》及其後的《沒有影子的女人》都顯露了強烈的文學特質,也種下他們兩人分道揚鑣的因子。有人認為史特勞斯的歌劇在《玫瑰騎士》後就無可觀者,個人以為應可說在霍夫曼史塔爾死後,就無甚驚人之作了。

Ariadne Sinopoli《納克索島的阿麗亞德妮》是部室內歌劇(chamber opera ) ,它分為「前言」及「歌劇」兩部份。「前言」是在說明歌劇上演前的混亂狀況,由於經費關係、贊助者的意圖、演員的角色爭奪、藝術家的堅持及妥協,導致要兩部完全衝突的歌劇同台上演。「歌劇」部份則是兩部歌劇同台上演的狀況,一部是幾近華格納式的神劇,一部是慶典式的喜劇,兩者或不相干,或有互動,戲劇的實驗性格強烈,也是這部應該是小型歌劇大受歡迎的原因。從《艾烈克特拉》硬拗到這部歌劇,可見得史特勞斯是多有彈性及創造力。

這部歌劇雖小,卻要有能唱華格納本錢的男女高音,以及能唱莫札特「夜之后」的女高音、能唱凱魯畢諾的反串女中音,還要能演帶唱的次要角色數人,導演如何交差安排錯綜複雜的劇情,都造成這部歌劇上演的成本。辛諾波里動員了當紅的華格納新秀沃伊特(Deborah Voigt)及海本納(Ben Heppner)演唱莊歌劇的阿麗亞德妮及天神巴庫斯,由范· 歐塔(Ann Sofie von Otter ) 擔任作曲家的角色,從EMI 借來德賽( Natalie Dessay)演唱彩畢列塔,陣容相當堅強。辛諾波里晚期有越來越嚴謹的傾向,往往可以感受到他一直想掌控樂曲進行的強烈慾望,因此音樂的表現越趨於緊繃,張力很高,聽起來的負擔就越重。從辛諾波里後面幾首樂曲的錄音中可以發現這個效應的擴張,他已經越陷越深了,高度緊繃的結果導致他在指揮台上的隕歿。

辛諾波里在最後一段巴庫斯與阿麗亞德妮的合唱中,把氣勢逼迫到宛如《女武神》第一幕齊格蒙與齊格琳達兩人石破天驚的兄妹之戀般的精神混亂,把史特勞斯給華格納化了,也使得這部作品的另外一部喜歌劇顯得微不足道。沃伊特及海本納兩人也被辛諾波里逼得搬出唱華格納的看家本領,沃伊特還不見得很成熟穩健,海本納卻是很紮實的華格納男高音,是本片中最佳的角色。德賽則被辛諾波里的緊張給擠壓掉了,彩畢列塔應該是個沒有心機的輕快角色,她應該有幾段很自由的發揮,可是辛諾波里卻不主張如此,因此黛西就成了配角。范· 歐塔的作曲家角色本來就是演多於唱的配角,損失不大。

如果想要見識一下辛諾波里音樂的神經質特色,體會一下為何辛諾波里會死在指揮台上,不妨仔細聆聽這部歌劇。因為它本來應是輕巧靈活的歌劇,但在辛諾波里的指揮棒下,卻是如此的辛苦,你甚至可以感覺到辛諾波里專心的表情,以及他不顧一切投注的身影。很可惜,沒有他《尼布龍根指環》的錄音,一定是超勁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pha  的頭像
    Alpha

    alpha 追逐的蹤跡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