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十五站巴黎

無言的結局

 

 終點站到了, 卻不知下車後該先擁抱來迎接的誰?! 玩了一輩子的音樂, 也被文字玩弄了半輩子, 最後是雲淡風輕, 早年的彩虹已不見蹤影了

 

綺想曲(Capriccio

 

從史特勞斯第一部歌劇《昆特蘭》上演,到最後一部歌劇《綺想曲》在一九四二年十月首演,有將近五十年的歲月,此時他已是七十八歲的老人了。即使已如此高齡,他卻還在思索一個問題:音樂與文字,究竟何者重要呢?正因為這是個難解的題,史特勞斯便天馬行空般的揮灑出這一部歌劇,最後並命名為《綺想曲》,以符合旨趣。

《間奏曲》是史特勞斯寫作「對話式」歌劇的起始,而《綺想曲》則是「對話式」歌劇的徹底實踐,因為《綺想曲》本身就是以歌劇的過程,來檢討歌劇中文字與音樂的比重,球員兼裁判,只是比賽沒有結果就是了。史特勞斯為何這個問題要思索上二十年呢?霍夫曼斯塔爾在一九二九年去世,隨後的主要合作對象是茲維格(Zweig)及葛雷格爾(Gregor ),都無法滿足史特勞斯對這個問題的解答,最後是史特勞斯找指揮家克勞斯(Clemens Krauss)合作完成的。克勞斯意外的出了個好劇本,使得史特勞斯得以盡全力於音樂上。因此,雖然同屬於「對話式」歌劇,《綺想曲》在音樂上,顯得比《間奏曲》富麗且多變。

在《綺想曲》裹,有位音樂家,有位詩人,也有位劇場導演,仲裁者是年輕新寡的公爵夫人。音樂家與詩人對自己創作的重要性,爭執不休;兩人同時愛上公爵夫人,公爵夫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喜愛誰,即使令導演出招,讓他們同台競爭,最後仍是無解。史特勞斯化身為公爵夫人來評判,又化為導演來替自己出題,又化為音樂家及詩人來破題,十足的自編自導自演。其實,無論如何辯論,是「歌劇」,便是以「音樂」為主題,否則,就成為「戲劇」了。

史特勞斯被文學家「訓練」到對文字的表現幾近於苛求的程度,他的目的應只是在求如何不讓音樂完全掩蓋住文字吧!史特勞斯也許自認為可為歌劇開創出另一條新的道路,華格納式的「樂劇」將音樂與戲劇做緊密的結合,史特勞斯的「對話式歌劇」想將音樂與文字分離。可惜,史特勞斯是站在「浪漫樂派」的末期,四處異軍突起,眾人紛紛拋棄以往的包袱,再也沒人理會史特勞斯的陳腔濫調。儘管他的前半輩子是活在「本世紀初最偉大的作曲家」的榮耀裏,他的後半輩子,可是很被看扁的。難道他體察不出時代的變化嗎?難道他已江郎才盡了嗎?「對話式歌劇」只是效果上的改變,音樂只是玩玩五鬼搬運罷了。史特拉汶斯基曾有這樣的評論:「史特勞斯不懂得如何掌握節奏,他的結構毫無節拍可言。」

儘管《綺想曲》的故事並不複雜,而且是獨幕的,但整部歌劇長達一四O分鐘,全劇分成十三景,但前八景不長,它們是來醞釀主題的。

幕啟就是一段很長的弦樂六重奏, 很平緩, 很平淡, 也很長, 史特勞斯如此的安排很匪夷所思, 如果他讚賞音樂, 何不來個華麗的開場, 偏偏搞個會令人昏睡的開頭, 頗有音樂家孤芳自賞的意味, 若沒有好的劇本搭配, 就會像這樣的開場了!

故事

地點是在巴黎附近的別墅,時間大約是一七七五年。年輕寡婦瑪德琳夫人(Madeleine)正在慶賀自己的生日,作曲家弗拉蒙(Flamand ) 、詩人奧利維(Olivier)及導演拉· 赫許(La Roche)正在進行彩排,只有女演員克萊洛(Clairon)尚未到達,克萊洛不久前才跟奧利維分手。而夫人的弟弟,是公爵,也是位好演員,卻迷上了克萊洛。夫人正在花園裹聆聽弗拉蒙的六重奏,拉· 赫許在一旁打呼。弗拉蒙與奧利維是舊識,但此刻他們即是對手(音樂與文字較勁),也是情敵(同時愛上瑪德琳夫人)。拉· 赫許醒來後說道,你們的較勁,其實是戲劇的本質。

夫人熱烈的稱讚弗拉蒙的作品,弟弟說她根本是偏愛作曲家的,姊姊則笑他,若不是有個克萊洛,他才不會那麼喜愛戲劇的。拉· 赫許宣布今晚的演出,先從弗拉蒙的「小交響曲」開始,接下來是奧利維的戲劇,由公爵及克萊洛主演,高潮是一部含芭蕾及義大利美聲唱法的表演。弗拉蒙及奧利維認為此舉會破壞他們的精緻,正在爭辯時,偉大的女演員克萊洛蒞臨,她毫不耽擱的立即與公爵展開排練,並盛讚他的演技。

奧利維向夫人表示,他的美麗詩句被音樂破壞了,並趁機向夫人表示愛意,夫人不置可否。弗拉蒙回來後,立即向夫人展露他修改的歌曲部分,夫人相當滿意,拉· 赫許向詩人說劇本需修改,令他不悅。換弗拉蒙向夫人表示愛意了,自從在圖書館相遇後,再也無法忘記她,夫人則約他次日十一點到圖書館去,她會告訴他自己的決定。

公爵神采奕奕的自排練場出來,姊姊向他說不知如何從這兩位追求者中取捨。克萊洛、奧利維及拉· 赫許也很滿意的走出來,克萊洛特別讚許公爵即席演出的能力。不一會兒,話題轉到音樂與文字的爭議上,弗拉蒙與奧利維各持己見,拉· 赫許認為兩者對他同等重要,夫人則認為戲劇不應是種不實的影像,應是真實的生活反映。公爵仍不喜愛歌劇,拉· 赫許認為應加重美聲唱法,並引見兩位義大利歌手,他們兩人愛的二重唱,引起大家對文字設定有無意義的爭辯。

夫人命拉· 赫許公佈他的劇名,結果竟是「雅典娜的誕生」,立即引來一陣嘲笑,太巴結了吧!拉· 赫許馬上公佈第二部劇名「迦太基的沈淪」,大家又是一片抗議。拉· 赫許宣稱這是有血有肉的舞台表演,立即獲得克萊洛的支持,弗拉蒙與奧利維答應依夫人之建議,創作一部歌劇。可是主題呢?公爵突發奇想:何不以今午發生之事為主題呢?但已近午後,眾人紛紛離去了。

僕人開始清掃,邊掃邊笑,總管將他們驅散。提詞的人這才醒來,他這位「看不見的指導員」,實在不了解真實的世界,總管派車送他回去。夫人換上睡袍,正在沈思,總管進來說奧利維不知那部歌劇該如何結尾?他會在明日十一點時,在圖書館等她。她想起來同一時間及地點也約了弗拉蒙,音樂家及詩人如此難取捨,無從選擇,此歌劇的結尾只好留白!總管此時進來,宣布「晚餐準備好了!」

 關於劇情與音樂

Capriccio CD《綺想曲》從音樂及文字看來,都比《間奏曲》更深入及完整。史特勞斯歷經霍夫曼斯塔爾等人的磨練後,也學會了如何運用哲學性的思維,像《納克索島的阿麗亞德妮》一般,用故事本身來描寫故事,故事的主題是透過對話來表達,而表達這個主題的人物,也在進行這個故事的主題,相當有趣。

在錄音方面,至少有兩個版本:一個是貝姆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為DG 的錄音,由楊若薇玆(Janowitz)主演公爵夫人,溫暖細緻;另一版是沙瓦利許指揮愛樂管絃樂團,為EMI 的錄音,由舒娃茲柯芙(Schwarzkopf)領銜。史特勞斯的歌劇錄音,總脫離不了這幾人。

Capriccio DVDDVD方面就看弗萊明跟卡娜娃兩人拼場了, 兩人各有兩版的DVD, 卡娜娃維持其一貫優雅高貴的路線, 在舊金山歌劇院的版本中, 略顯憂鬱的神情, 有點美人遲暮的猶豫。而弗萊明在巴黎歌劇院的版本中, 有點像被捧上天, 行情仍好的新寡少奶奶, 聽她唱比較不會覺得ㄍ一ㄥ, 很有卡娜娃接班人的味道, 隨著時代的改變, 卡娜娃那種盛極一時的英國皇室的氣質, 被弗萊明這種帶有名媛貴婦味道的風格給追上, 也是一次傳承及演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