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女武神的命運與選擇, 逃不出殉情的淒美結局

夏兒卡 Šarka

 Janacek.jpg

初試身手,礙難重重

楊納柴克的國際聲望是在《顏奴花》於布拉格劇院上演後才告確立,在此之前,大部分是位布魯諾的作曲家而已。而《顏奴花》已是他的第三部歌劇,可想而知,前兩部作品更是被忽視了。

第一部歌劇《夏兒卡》在一八八七年完成第一版的譜曲,次年修改為第二版,然後置入大箱子內,直到一九一八年壓箱寶被翻出來重編,卻又等到一九二五年才首度演出。之所以延宕如此久遠,關鍵可能就是在「楊納柴克」這塊招牌夠不夠響亮,而非《夏兒卡》的音樂劇情夠不夠水準。在一八八七年以前,他已經有了教職,並且指揮了些合唱曲目演出,但以「作曲家」的身分發表的作品不多,多是些室內樂及合唱曲,倒是以「樂評家」的身分得罪了不少人,徒增日後之困擾。以如此之身份地位去撿拾大文豪查耶爾(Julnis Zejer)為大作曲家德弗札克寫作的歌劇劇本,難怪引來對方之不快,而使得楊納柴克的處女歌劇幾乎夭折,其後若非他已成為「大作曲家」,《夏兒卡》勢將永沈大海。

「夏兒卡」是捷克地區一則有名的歷史傳聞,為它入詩入歌入曲的人相當多,有點像華格納引用的「女武神」。這些作品中,較為人熟知的是史邁塔納(Smetana)《我的祖國》交響詩中的第三段,題名為「夏兒卡」,是同一個故事。史邁塔納將它編到波西米亞的河川、山谷、樹林之間,可見「夏兒卡」的故事在捷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的親密。

以「外國人」的眼光來看,德弗札克的整體名聲是比查耶爾大,雖然查耶爾也非泛泛之輩,因此當德弗札克透過另一位文學家史拉迪克(Sládek ) ,向查耶爾提起寫作一部歌劇劇本之建議時,查耶爾只有高興,豈會拒絕呢?就如同霍夫曼斯塔爾接受史特勞斯的劇本要求般,而且倍感榮幸。查耶爾的劇本在一八七九年元月完成,但顯然一開始德弗札克並不很滿意查耶爾過分妥當的安排,使得德弗札克自己的模式套不進去歌劇裹,而且當時他正致力於歌劇《迪米奇(Dimitrij)》,更無暇其他。

眼見無望,查耶爾立即把劇本轉給史邁塔納,顯然這位「捷克三傑」之一的大作曲家也不感興趣。經過多年的等待,等待德弗札克回心轉意無望,查耶爾於是在一八八七年元月將「夏兒卡」的劇本以「音樂劇」劇本方式分三期在雜誌上連載,將它公諸於世,總比石沈大海來得好。此刻的楊納柴克正有意習作歌劇,事實上也試了,但並未去完成;當他看到了雜誌刊出的劇本,大夢初醒般的飛快寫起第一部歌劇,在當年八月便完成了聲樂的譜曲,並且立即寄給德弗札克請求訂正指導,但是德大作曲家可沒空閒看,只是「請你來討論討論吧」!於是楊納柴克次年又大幅修改了一個版本,在此修改前,他才寫信給查耶爾,請他准許使用這劇本,沒料到查耶爾對此「不尊重原作者」的侵權行為相當不滿,無論楊如何解釋,查耶爾都不答應他使用這劇本,猜想應該是查耶爾自認劇本精良,豈可交給「無名小卒」呢?也許他對德弗札克仍存有一絲期望。

楊納柴克應該是抱著「習作」的心態去修改《夏兒卡》,否則應不會在查耶爾強烈反彈下,仍私下去完成,且再寄給德弗札克參考,德弗札克這回看了,卻又興起自己寫作的念頭,但終究並未付諸實行。楊納柴克隨後忙於蒐集民間歌謠,也就忘了有此事。

就這一忙,《夏兒卡》沈睡了三十年,一九一八年一月,楊納柴克在一只古董皮箱中翻東西時,無意的翻到了《夏兒卡》的手稿,原來是三十年前老婆及女僕小心奕奕地將他不管的手稿收藏在這只皮箱中,於是《夏兒卡》在楊納柴克成名後,再度出土。他同時也很意外的發現,第一、二幕的配器也都完成了,大忙人的他,於是將第三幕交給學生克魯布納(Osvald Chlubna ) 寫完,在一九一八年的八月,《夏兒卡》終於完工了。同時,楊納柴克也取得捷克科學院「查耶爾評議會」(查耶爾於一九一年去世)的同意,可以使用這劇本。

然而,故事尚未結束,楊納柴克的《顏奴花》成功演出,他希望《夏兒卡》能儘速上演,可是布魯諾劇院期待的是《卡嘉· 卡芭諾娃(Kata Kabanova)》,而將《夏兒卡》排到一九二四年作曲家七十大壽時再演。至於「布拉格劇院」則遲遲不上演,使得楊與劇院總監歐斯勒奇歐(Otakar Ostreil )交惡,相互指責對方。連他的出版商也表現出對此劇冷漠的態度;及至今日,《夏兒卡》仍是部冷門的歌劇。

除了先前提過的史邁納的《夏兒卡》外,在一八九七年還有一部由費比(Fibich)寫的《夏兒卡》,這位同為捷克作品作曲家的費比希歌劇中,即以此部最著名。布魯諾劇院對先發後至的楊納柴克《夏兒卡》有些同名之顧忌, 楊納柴克堅持用《夏兒卡》為名,建議院方何不就用「費比希的《夏兒卡》, 楊納柴克的《夏兒卡》」做為區分。於是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在布魯諾劇院由紐曼(F . Neumann)首演,漫漫長路終究沒被完全埋沒。

 故事

《夏兒卡》共分為三幕,全長六十多分鐘,其實楊納柴克的歌劇都不長。故事發生在捷克傳說中的「女戰爭」時代,自從里布莎(Libuse)嫁給普烈米索(Premysl)後,特別是在她死後,女人的地位每況愈下,普烈米索取得權力;於是女眾們在瓦拉斯塔(Vlasta)的領導下,被訓練成一群女戰士對抗普烈米索, 而夏兒卡就是這群女戰士中最勇敢的一位。

第一幕

序曲包含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竟帶有些拉赫曼尼諾夫的味道,第二個主題則是第二幕中的愛的主題。由序曲直接切入第一幕,在里布莎的城堡裹,普烈米索正為妻子的過世難過,也哀悼逝去的輝煌歲月,更為與瓦拉斯塔的血腥戰爭傷神。此時,遠處傳來馬蹄聲,齊拉德( Ctirad )這位年輕英雄奉父親之命前來幫助普烈米索,既是世子到來助陣,普烈米索就讓他繼承了里布莎的神奇盾與劍。

在眾人離去後,齊拉德獨自留在里布莎的墓園附近,夜深了,齊拉德憶起了父親曾告訴過他的勇敢與愛情的故事,此時,他聽到外面有女戰士的聲音,於是他鼓起勇氣,鑽到墓園裏去。他看到里布莎的遺體,蓋著面紗,戴著后冠,於是他把劍及盾拿了起來,並向遺體致敬,拿了人家的東西,總得謝一聲。

夏兒卡率領一群女戰士到來,眾人尚不知為何夏兒卡要帶大家至此? 正在低頭沈思的齊拉德突然發覺有人進入墓園,急忙躲了起來。夏兒卡一步步逼近里布莎的身旁,眾女將在旁勸阻,可是當夏兒卡想到里布莎英勇的事蹟時,更顯興奮,她想奪取后冠,似有承繼舊時榮耀之意。此時,齊拉德跳出來阻止夏兒卡,兩人打了起來。夏兒卡猶抓著后冠不放,突然,死去的里布莎爬了起來,然後消失,把眾女將嚇跑了,留下齊拉德,滿懷情思的愛慕起夏兒卡。這段音樂酷似「顏奴花」最末時,拉卡所唱的那一段,難怪後來楊納柴克自己都驚覺到「夏兒卡」與他的近作雷同。

第二幕

月夜裹,在曠野中,夏兒卡陷入了沈思,她們正在設計獵殺齊拉德,身為一位英勇果敢的女戰士,現在卻起了兒女情長的慾念,可是表面的身份趨使她必須完成任務。就在此內心交戰中,夏兒卡以果敢中帶著疑懼的語氣揭開第二幕。這段多少又跟《顏奴花》中的養母相似。這個計謀是以夏兒卡為餌,釣齊拉德上鉤,再予以殺害,顯然大家都曉得這兩人的吸引力,計謀應該是夏兒卡自提的,以召告自己是勇敢的女戰士。

於是夏兒卡教人將她綁在橡樹幹上,令眾人埋伏在一邊。不久,馬蹄聲自遠處傳來,是齊拉德。夏兒卡高喊救命,當他趕過來時,她還故作驚訝狀的請他殺了她,齊拉德當然沒殺她,還把她放了,夏兒卡佯稱是瓦拉斯塔因她探墓失敗而處罰她。夏兒卡這才問他的名字,但仍請他殺了她(也許是真心的,不然他會被她殺了),可是齊拉德並不想這麼做,夏兒卡可也不想被以奴隸的身份帶回去服侍他老婆。

這一套,齊拉德立刻表明自己未婚,並且希望能娶她,夏兒卡這位女強人倒入了齊拉德的懷抱,齊拉德宣誓願為她而死,音樂顯示夏兒卡開始猶豫了。突然間,夏兒卡打了暗號,眾女將一擁而出,齊拉德還想保護夏兒卡,但被重創了,這時才知是怎麼回事,他為自己的年輕、父親的哀傷感到難過,而最令他難過的仍是背棄他的夏兒卡。女將們殺了他,夏兒卡憤怒的叫眾人離開,她倒在他的屍體上痛哭。

第三幕

時過黃昏,魯密爾(Lumĩr)帶著齊拉德的棺木到了普烈米索的宮院,魯密爾向普烈米索敘述了齊拉德是如何被害的,眾人激憤的叫喊著報復。就在普烈米索及眾人的悲呼中,夏兒卡帶著神奇的劍與盾前來,大門自動的打開,她加入眾人的哀悼中,一群女士手持橙樹枝扔向齊拉德。正當魯密爾準備引火火化時,夏兒卡突然站出來,並表明自己的身份,然後突然投向了火焰之中,魯密爾繼續引火,宣稱這火是「新婚之夜的幔幕」,眾人加入歌頌愛情的神聖。這段是很「華格納式」的結束,昇華的、淨化的、救贖的場面及安排,華格納的影響無所不在。

歷史的定位

在楊納柴克的自傳中提到:「我的《夏兒卡》?它裡面的一切都跟我近期作品相近!一個熱情的引介。」雖說楊納柴克在習作《夏兒卡》時,才正致力於民謠及語言的採集,然而在這部作品裹,實際上已建立起他的風格,它跟《顏奴花》有著相同的摩拉維亞語言之美。專門蒐集楊納柴克資料的海費特(V . Heifert )在提到這部歌劇時,說道:「任何以《顏奴花》及其後續作品認識楊納柴克的人,必會驚訝於我說他的《夏兒卡》是最接近於史邁塔納的悲劇型式,而且正在找尋自己的路… … 在楊納柴克寫作《夏兒卡》的當兒,這部歌劇是除了《美西納的新娘》(費比希作品)之外最完美及最純正的捷克悲劇。」然而這部歌劇聽起來仍顯得不完備,可能是太短了,使得三幕的劇情轉換太快,音樂安排也有發展不足的缺憾,加以其後續幾部作品聲勢太強,因此,雖然作曲家極力將它推向舞台,終究不算成功。

 Sarka.png  Sarka 2.png

截至目前,只發現一個錄音版本,是由捷克的Multisonic 發行「布拉格歌劇珍藏(Prague Opera Collection ,編號310 154 -2)」系列中的一部,是在一九五三年由楊納柴克的學生巴卡拉(Bŕetislav Bakala)指揮布魯諾廣播交響樂團演出的,由諾瓦可娃(Alena Nováková)擔任夏兒卡,朱瑞卡(Antonin Jurečka)擔任齊拉德。年代雖遠,錄音品    質倒還不錯,沒有雜音。這是個權威的版本,諾瓦可娃有足夠的力氣支撐這個女英雄角色,朱瑞卡也很雄壯,英雄與英雄的愛情,儘量避開了柔情蜜語,多半是很率直的。巴卡拉長期與楊納柴克共事及學習,甚至幫他完成了《死屋手記》的管絃樂部分,他怎麼詮釋都毋庸置疑的。可惜,這個版本不好找,我是在德國法蘭克福的站前大街上巧遇它的;在台北的「中環」唱片城曾發現一堆Multisonic 的「布拉格系列」,也許自己看走眼,先被別人搶走了。(補記: 原文寫於1994年, 一直到2000年才有Mackerras的版本發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