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的夏天高掛著炎熱的大太陽, 台北的天空大多時間是晴朗及難得的乾淨, 音樂活動暫時告別常態性的演出, 進入以教育及交流為主的狀態, 在國外就是各式各樣的音樂節, 大家趁此機會(藉口)旅遊兼看表演, 音樂家換個環境兼差賺大錢, 也常見國人揪團優游於湖畔山間, 暑假的心情就是不同。

台灣沒有像國外那樣的「渡假音樂節」, 反而上演了幾場精彩的「教育推廣音樂節」, 讓今年的台灣有著蒸發熱氣的幾場演出, 有的是以教育為主的大師音樂班, 有的是好友相聚的音樂推廣活動, 在主事者熱心奔走下, 成就了美好的「仲夏夜之夢」。

1. 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

TMAF.jpg

林昭亮號召的 Taipei Music Academy & Festival (TMAF)率先在八月登場, 推出的陣容相當驚人, 讓我想起二十年前的「台北巨星音樂節」, 當年風風光光地辦了兩屆就停了, 請到的名家大多是美國主場的音樂家, 那時是以組合式的音樂演出為主, 就這幾位名師湊在一起搭配演出, 很是熱鬧。這回林昭亮也是號招了美國主場的音樂家來台, 但這次以教育為主, 讓年輕的音樂家有機會親炙名家的指導並且能一起演出, 為期兩周的活動, 我欣賞了「大師音樂會」及「閉幕音樂會」, 前一場讓應邀的音樂家組合演出室內樂型態的音樂會, 比較多交誼切磋的性質, 演出成效不見得會優於固定搭檔的組合, 曲目安排是以能有突顯個別能力為主的作品, 是個很好的show case

閉幕音樂會安排是個大戲, 原本以為是讓年輕學員上台演出而已, 沒料到業師們也都上台了, 這個樂團可真是閃閃發光, 兩聲部的小提琴首席坐了來自紐約愛樂的首席Frank Huang及大都會歌劇院的首席David Chan, 大提琴首席坐著Lynn Harrell, 法國號坐著大都會的Erik Ralske, 單簧管坐著芝加哥的葉強,… 族繁不及備載, 指揮是林望傑,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Luzern Festival Orchestra, Natalia Gutman就坐在大提琴首席, 而我們這兒是Lynn Harrell!

演出場地是北藝大的音樂廳, 有點可惜, 這麼驚人的組合理應在國家音樂廳才是, 我就坐在二樓前緣, 離樂團及指揮不到10, 震撼力十足, 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從來沒讓我這麼興奮過, 孟德爾頌的第三號蘇格蘭交響曲也不曾如此有活力, 前一天才去看了「台北Hi-End音響展」, 無論是幾千萬的音響都無法重現這樣美好直接的音樂, 感受到今年難得的Once in a lifetime的震撼。

2. 亞洲青年管弦樂團

AYO.jpg

幾乎每年都會安排到台灣演出的Asian Youth Orchestra (AYO) 以香港為基地, 招募亞洲各地年輕音樂學員到香港展開集訓, 然後到各地巡演若干週, 該團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 我很少錯過他們在台灣的演出。雖然是以亞洲為名, 樂團成員都是集中在東亞地區, 而台灣一向是佔成員比例最高的地區, 顯見台灣音樂教育水平是相當優異的。

AYO是以教育為主的, 請來世界各樂團的主角來當指導老師, 排練固定的兩套交響曲及協奏曲, 然後巡演十幾場, 這樣的演出有相當的專注度, 不同音樂廳但是重複的曲目演出, 對想要成為交響樂團成員的人有很大的助益, 也因為如此的專注及重複, AYO的演奏會都有一定的水準, 直逼職業樂團。今年香港遭逢反送中風暴, 集訓及巡演期間正是風暴的當頭, 希望不會影響到AYO未來的經費及營運。

今年來台演出三場, 我只看了在台北的第二場演出, Joseph Bastian擔任指揮, 出自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低音號的Bastian受大指揮Marris Jansons的欽點而出道, 曲目有R.Strauss狄爾的惡作劇、布拉姆斯第四號及由Rachel Cheung擔任獨奏的Ravel G大調鋼琴協奏曲, 老實說我並沒很欣賞Bastian的指揮, 盡管他是異軍突起, 然而新手指揮來調教集訓的樂團, 就是對不上味, 面對兩首德奧厚重的樂曲, 顯得平板無趣。

3. Taiwan Connection

TC.jpg

胡乃元主導的 Taiwan Connection (TC) 2004年開始運作, 號召音樂家朋友們以小群體方式巡迴台灣各地演出, 以推廣音樂為主, 期間有稍微間斷, 若干年前開始嘗試無指揮的大型交響樂曲演出, 成果相當優異, 展現了另一種演出風貌。TC的成員是以台灣音樂家搭配美系音樂家組成, 跟前面的TMAFAYO不一樣的是演出者都是已經出道的音樂家, 不是學員, 蓋因TC並不是培訓教育新生代學生, 而是以各種組合型態的演出到各地推廣音樂, 植入喜愛音樂的種子。

TC重新出發後, 開始演出標準大型交響曲, 例如貝多芬的英雄、田園, 舒伯特的偉大, 今年則排出布拉姆斯的第二號交響曲, 胡乃元從首席位置起帶領作用, NSO的前首席李宜錦都坐在第二小提琴的首席, 還有來自LA愛樂的法國號首席 Andrew Bain 替這首法國號吃重的交響曲把關, 五十人的樂團要從各吹一把號到能協調一致, 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像謝宛臻的oboe這麼表情豐富, 每聲部都有自己的主觀意識, 儼然整個交響樂團就成了一個超大的室內樂團, 胡乃元沒像以前那麼頻頻點拍, 這次真的有點free run, 而且還run的真有味道, 五十個人ㄍㄧㄥ在那兒, 考驗著彼此的默契, 又展現各自的實力, 現場真是張力十足, 好過癮啊!

TC照例會由胡乃元演奏一首小提琴協奏曲, 今年演出孟德爾頌的大眾名曲, 他演奏的味道就跟林昭亮不一樣, 林昭亮是美式的清亮滑順, 外加他自己帶著貴族氣的優雅表情, 而胡乃元是歐式的嚴謹沉穩, 謹慎地看待每個音符, 風格迴異, 各有巧妙。胡乃元邊獨奏、邊引導樂團, 反而有點分了心, 樂團反而沒能像下半場的布二一樣的各憑本事, 火力四射, 可見指揮還真的不是個必要的存在! 當然沒有指揮, 大樂團也很難走下去, 偶一為之即可。TC演出的第一首是莫札特的嬉遊曲, 見證台灣樂團及音樂家一流的弦樂演出實力, 這個組合的默契及流暢度值得一大聲: !

2019年的仲夏夜, 真是好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pha  的頭像
    Alpha

    alpha 追逐的蹤跡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