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新冠肺炎的報告中看到”陽性(Positive)”、”陰性(Negative)”、”偽陽性”及”偽陰性”這樣的檢測結果,有人開玩笑說今年Positive is the most Negative! 或是倒過來 Negative is the most Positive! 新冠肺炎把大家的邏輯都搞混了!

   這就得來看看「迷惑矩陣(Confusion Matrix)」這玩意兒了,兩個象限: 一邊是 Positive跟Negative,另一邊是True(真)跟False(偽),構成了四個組合:

        1. True Positive (TP): 有得肺炎,也有被檢測到

        2. True Negative (TN): 沒得肺炎,也檢測出沒得

        3. False Positive (FP): 沒得肺炎,檢測卻說有 (偽陽性)

        4. False Negative (FN): 有得肺炎,檢測卻說沒有 (偽陰性)

    最傷心的是TP,馬上進醫院隔離;最高興的是TN,可以回家了; 最倒楣的是FP,沒事變有事; 最怕的是FN,成了漏網之魚。

Confusion matrix.png

    我們把這個迷惑矩陣套用到音樂會現場,常進音樂廳的人都知道”鼓掌”這事常會造成困擾,最怕鼓錯掌,成了眾矢之的,也有位令樂迷痛惡的”鼓掌哥”故意在不該鼓掌時暴冷門,恨得牙癢癢的。如果我們把這個迷惑矩陣套到音樂會的鼓掌時機,會得到以下的組合:

       1. True Positive: 應該要鼓掌,而且有鼓掌

       2. True Negative: 不應該鼓掌,而且沒有鼓掌

       3. False Positive: 應該要鼓掌,但是沒鼓掌

       4. False Negative: 不應該鼓掌,但卻鼓掌了

    這些組合該如何解釋呢? 是誰造成這樣的結果? 是作曲家的本意嗎? 或是演出者希望的? 還是觀眾的直覺反應呢? 值得我們來好好的分析一下,說不定可以找到”疫苗”,讓這”誤鼓掌”的疫情獲得最好的控制。

A. True Positive: 該鼓掌、也鼓掌了

     這是在音樂廳的日常,當音樂在輝煌的聲響中結束時,現場爆起熱烈的掌聲,多麼令人興奮啊! 大部分的作曲家都會如此安排,像是貝五、柴五、馬五之類的交響曲,指揮家也會順勢將音樂推向高峰,當最後一個音重重落下時,現場立即響起如雷的掌聲,要鼓錯掌可不容易吧! 還有像男高音在”公主徹夜未眠”飆完高音C時,即便歌劇應該要繼續下去,此時鼓掌一下也無妨,所以這個TP是眾人喜愛的組合。

B. True Negative: 不該鼓掌,也沒鼓掌

     這種狀況有很多種組合,最常見的是樂章間的鼓掌問題,這實在有點討厭,現在的音樂會不喜歡觀眾在樂章之間鼓掌,所以音樂廳有時會廣播”為維持樂曲的順利進行,請勿在樂章間鼓掌”,特別是牛耳辦的場子,這似乎在暗示知道該曲有幾樂章及保持矜持是樂友應具備的修養,以避免被別人翻白眼。

    也有是作曲家希望營造一股沉寂灰暗的結尾,表達他哀思的心,因此指揮家也會如此營造氣氛,樂曲結束時,手還擺得高高的好一陣子,此時觀眾也不鼓掌,一起享受這寧靜的氣氛,馬勒第九就是此中代表,樂友當然要跟著沉靜個三十秒才行。

    另一種比較少見的是特殊時機的演出,例如是為紀念某位大人物逝世或哀悼災難的特別演出,為表示哀戚之心,總不能鼓掌吧! 所以這個TN的組合是考驗觀眾的音樂修養,唯有”樂迷”才會無誤地在不該鼓掌時,真的不會鼓掌!

C. False Positive 該鼓掌,卻沒鼓掌

    除非演奏得很爛,或故意要讓演出者出糗,不然不會不鼓掌的。這種狀況通常出現在”聽不懂”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樂曲演奏到那兒去了,那知道應該要鼓掌了呢? 最常出現在當代作曲家的作品首演時,當代作品都已經很難聽懂了,那會知道是否演奏完了! 此時就很尷尬了,指揮家或演奏家原本期待觀眾的掌聲應該響起,卻顯得過於安靜,只好轉身或起身表示演奏完畢,此時觀眾才赫然發現應該鼓掌了! 不過即便是大家都在鼓掌,而你還楞在那兒,那也不礙事,no body care,所以FP這個組合,並無大礙,無傷大雅!

D. False Negative 不該鼓掌,卻鼓掌

    這是個”陷阱題”,有可能是作曲家故意的,讓觀眾會錯意,國內演出常出錯的是西貝流士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逐步往前推進,進入到銅管齊發、定音鼓擊下代表即將終結的重擊,突然樂曲停住,那不是應該要鼓掌了嗎? 於是有人率先爆出掌聲,只見指揮家的手停了半天後,突然又舉起猛揮,樂團又蹦了一聲、再停、又蹦,到了第五下這才正式結束! 這分明是西貝流士設下的陷阱,讓不熟此曲的觀眾上當嘛! 指揮家故意配合演出,手往下甩後,拉長休止符,看樣子明明就結束了嘛! 這鼓掌也有錯,還要被瞪白眼,冤枉啊!

    還有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明明就很完整,而且演奏的亮麗輝煌,不鼓個掌實在說不過去,偏偏要憋住氣,以表示自己”很懂”? 不少作品的第一樂章會在高潮中結束,但此時鼓掌的人會被噓、瞪白眼,有時指揮家會有點不屑的側眼回望觀眾群,有時演出者會禮貌性地點個頭,尷尬喔!

    最糟糕的是”鼓掌哥”這樣的狀況,老是在應該沉靜悲傷時,突然率先暴冷,一個人獨自鼓掌,打破了凝結的空氣,一股氣就散掉了! 只見指揮家頭頂冒煙,不知該不該回頭,最近發生的慘案就是去年捷克愛樂來台演出柴六”悲愴”那場,這位”鼓掌哥”又伏擊成功,竊笑而去! 所以FN這個組合是最令人尷尬或討厭的,不是洩漏了自己”涵養”不夠,就是”修練”不足。

    這個”誤鼓掌”病毒有疫苗嗎? 這疫苗的提煉得從音樂本身著手,在家多聽錄音,書本文章多看,到音樂會現場得先讀節目冊,看看每首樂曲有幾個樂章,如果有導聆也得聽一下,這樣在音樂會現場就不易鼓錯掌了! 進了音樂廳,就被Lockdown在音樂廳裡一兩個小時,那就麻煩乖一點,順時中,大家都相安無事,等解封了再去high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