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

金庸在「笑傲江湖」裡以一部「辟邪劍法」武功祕笈來牽動江湖恩怨及人性險惡,而要練就此劍法的要訣是記載在「葵花寶典」的首頁: 「練此神功,必先自宮」,於是東方不敗、岳不群、林平之等人為達武功之最高境界,就此了斷塵緣。然而令狐沖在練「獨孤九劍」時,風清揚只要他忘了一切,無招勝有招,令狐沖塵緣未了,「獨孤九劍」也沒法勝過「葵花寶典」,只因邪不勝正,金庸總得設法讓令狐沖勝出。

扯這些幹嘛? 「遊藝黑白」就如「葵花寶典」與「闢邪劍法」一樣,要練就一身神功,必須有堅定必勝的信念,以及為達目的可以犧牲一切的意志,這包括寫這四大巨冊的焦元溥, 以及這108位接受訪問的音樂家! 總共109人都有「欲練此神功,必先自X」的決心,這兒的 “X” 代表某種奉獻犧牲,犧牲童年的嬉戲、青少的輕狂;奉獻數十年的時光、追求細微的極致; 耗費長年的時光,探詢音樂家的理念;這麼多的「自X」,才得以豐富人類的文明,在此先感謝他們的犧牲奉獻。

P_20200328_212804.jpg

我等凡夫俗子,不擅音律,又欠栽培,又想竊取諸人的研究成果,那該如何在「聽」之外,更往前一步呢? 這可沒辦法用「獨孤九劍」的無招去勝有招,本來就沒招嘛! 所幸「葵花寶典」翻到最後一頁,竟然寫著「若不自宮,仍可成功」! Bingo! 原來無招之人的懶人鋼琴修練速成法竟然就是讀「遊藝黑白」! 幸好焦元溥在「遊藝黑白」的開頭沒寫上「欲讀本書,必先練琴」,而是寫上「如不懂琴,仍可讀通」! 好險,這樣就放心的把這四大冊好好的走過一次,連同早先出版的兩冊,眼界大開,原來動靜皆有招,看似無招亦有招,招招皆非憑空而來。

【天賦異稟】

受訪的鋼琴家們,大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 剛會走路,就懂音律! 這些天才們一聽到音樂就能哼出或彈奏出,一碰到鋼琴就莫札特附身,五六歲就展露異稟,然後循著音樂教育體系而上,拜師名門,四處求教。除了少數兩三位晚熟的鋼琴家,如果沒能自小展現天分,最好另作打算去,這也是我們常聽到如果沒有認知到「小時了了」的必要性,「大未必佳」幾乎是篤定的。還好這些鋼琴家大都不是名門之後,家庭成員不一定是得通曉音律的名家,但當他們發現子女有此天賦時,都願意盡全力栽培,家庭的支持非常重要。我在想自己小時候連鋼琴都沒碰過,也許小兒牙牙的跟著哼了歌,父母大概也沒驚艷吧! , 像我這樣可能被埋沒的天才不知幾許也… (再扯啊!)

藝術家似乎是天生的,彷若有前世的記憶,在腦子裡的某塊空間就是能如此處理音律,還能帶動運動神經,輕易地解決眼耳手腳的協調,缺其一皆不可能成為優異的鋼琴家,我等凡夫俗子運氣好的能略通一二已屬僥倖, 無論如何,總得有人懂得欣賞藝術家吧!

【系出名門】

焦元溥的第一個問題都是: 你是打那兒學來的? 這點很重要嗎? 也許就音樂學者而言,知其脈絡是有必要的,演奏技法的演變,詮釋看法的差異,跟學習的源頭必然有關,因此「遊藝黑白」的首問就是: 從何而來! 這也讓讀者了解到鋼琴演奏的歷史,短短兩三百年的演化,從大鍵琴演化到88鍵的龐然大物,一部鋼琴可以抵過一個管弦樂團,曲目是所有樂器裡最多的,理當好好的梳理一番,焦元溥透過這個問題梳理出鋼琴的歷史脈絡,儘管大部分的鋼琴家對流派的差異已不認同,對自己的學習歷程可都是記得清清楚楚,連國小老師教導的第一首歌都能記得,這可厲害,不過我也記得小學國文「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爸打魚去」,但我老早忘記大學聯考的國文作文題目了,但這些音樂家都能記得幾時跟那位老師學了那首樂曲,真神童也。

「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不好的老師帶你住套房」,老師的好壞與否,跟學生信不信他有關,相信巴菲特的人能賺大錢,相信當沖的人也能賺大錢,自己的個性決定跟誰學是有成效的,像我三心二意的,那只能隨波逐流了(!)。這些鋼琴名家都能分辨誰是適合他的老師,有的老師鉅細靡遺,有的老師看似放牛吃草,或鬆或緊,可以跟著老師走,也可跟老師採對抗之勢,端看自己學習的動機及內化的能力,不過可以發現不少鋼琴家獲得最大幫助的是在身體力道的運用,詮釋反而得靠自己的持續努力。

【做足功課】

這是我最佩服焦元溥的地方,要訪問一位鋼琴家,不是拿個麥克風往人家的嘴巴推過去而已,而是自己做足了功課,從蒐集該位鋼琴家的錄音開始,顯然還得邊聽邊比對樂譜,耳力要好,能分辨出錄音中的每個轉折,閱讀能力也要好,能理解樂譜所要陳述的綱要,依此判斷該位鋼琴家在那首曲子的那個段落採用了那個演奏方式,然後得到那樣的效果。這使我眼界大開,以前聽錄音就是稀哩嘩啦地從左耳過到了右耳,那會知道這個小節鋼琴家應不應該踩踏板呢? 或是說白點, 連他有沒有踩踏板都不知道ㄟ, 就只有很好聽或是覺得錄音的效果中音飽滿,顆粒清晰”, 然後落個文青的大珠小珠落玉盤之類的誑語,原來人家要不要踩踏板都是琢磨個半天,且莫辜負了音樂家的用心。

這般大規模的蒐集所有作曲家的作品,聽遍所有鋼琴家的錄音,若非個數十載的功力,實無以為之,正是我開頭所謂的「必先自X! 我輩面對整牆的CD已經夠昏頭轉向了,放下 Play 鍵後還會不小心打了瞌睡,自從讀了「遊藝黑白」後,對照自己也有的蒐藏,大有原來如此的讚嘆,所謂燈不點不亮,經過焦元溥與鋼琴家的對談確認,好不好聽實在是一個很沒水準的評論。

【錙銖必較】

這是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 台上一分鐘,背後十年功; 台上彈一指,日夜練不止。看到台上的演奏家搖頭晃腦的、恰似輕鬆的、井然有序的彈奏出漂亮的音樂,一兩個小時聽下來除了鼓掌叫好,換多一點安可外,也不見得知道這位音樂家為了某個小節琢磨多久,也不知道他在某些段落思考了多久踏板的使用時機 (他又沒有提醒我特別注意說…),但這些非常細微的調整,會累積成令人讚嘆的演奏,也使得作曲家的苦思獲得更上層樓的詮釋。所謂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如焦元溥者流,能從對原譜的解讀來比對音樂家的演奏細節,然後透過「遊藝黑白」來提點如我者流,至少會讓我輩站到門口往裡面窺探一下,搞不好下次遇到同曲演出時,就可以拿出來嚇呼一下別人,讓不知情的人發出好有水準的謬讚,把妹一定成功!

所以要能持續在舞台上發光發熱,也必須「必先自X」;金庸在進攻黑木崖時,對東方不敗的對陣招式有深刻的描述,一根小小的繡花針就能在動靜之間讓令狐沖、任我行及向問天驚悚不已。鋼琴家也用一根手指頭的位置、腳踏板的深度來製造出變化萬千的音色,現場音樂會時,可以體會到演奏家在動靜之間的那股,因此會出現我常說的 Once in a Lifetime! 的感動,這是在音響室裡無法重現的,東方不敗就坐在舞台上!

【青菜蘿蔔】

這是這本書意見最紛沓的地方: 每位鋼琴家都有各自專研的作曲家,也有自己欣賞的鋼琴家,雖然整合起來就是那麼幾位作曲家及鋼琴家,但青菜蘿蔔各有所好,這樣讀起來就不會一直在重複。當然也可以見識到焦元溥的博學,數十位作曲家成千上萬的作品,他可不能像演奏家有自己的偏好,當訪談者得站在客觀一點的角度,才不至於被受訪者牽著鼻子走;但是鋼琴家可以有各式各樣的理由選擇優先的偏好,當然有像貝多芬這樣不容批判的作曲家,在樂聖面前,好歹得脫帽敬禮一下,但像偉大如蕭邦者,可是有人有不少意見的。一旦選擇了青菜或是蘿蔔,那就得好好地燉煮一番才好上桌,於是有人在德布西的踏板上特別著墨,有人在布拉姆斯的轉折上拼命地打磨,或是想把布列茲那奇異的語法說清楚,然而他們也都滿誠實的承認自己對某些作曲家的認同度,不會硬是要把蛋花打到蘿蔔湯裡的。

我也有青菜蘿蔔的選擇啊! 不過因為大受「遊藝黑白」感召之故,開始大量蒐集鋼琴演奏錄音,也更常去聽鋼琴演奏會,從先前的兩大冊開始,我買的CD有一半以上都是鋼琴演奏錄音,以前大概就蕭邦這類比較好消化的為主,後來特別受法國學派介紹的影響,德布西及拉威爾就多了起來,然後巴哈、貝多芬、舒伯特等德奧也大量攻佔書架,青菜有了,像東歐及當代的蘿蔔就還在嘗試中。所幸焦元溥訪問的鋼琴家來台的不少,出版過的錄音也不難找,可以「按圖索驥」,循著訪談的軌跡,更進一步的了解演出時的關注點。

【供果語 馬ㄟ通】

讀這本書最大的錯覺是: 難不成他們都會說中文嗎? 所謂音樂是世人共通的語言,這話是沒錯啦! 可是Do-Re-Mi跟ㄅㄆㄇㄈ還是差很多吧! 然而從焦元溥寫作的用字遣詞,彷彿這些音樂家都會說中文,而且還是很文青的中文喔! 這可厲害了,發問的問題可以自己寫得清楚,翻譯回答的問題可得費些心思了,顯然焦元溥是用「意譯」取代「語譯」,讓讀者讀起來順暢多了,然而明知部分的用字遣詞只有用中文的人才說得出來,這下子焦元溥把大部分的鋼琴家給「Chineselized(中文化)了,說起話來都跟傅聰一樣典雅 (該不會也把傅聰給 re-Chineslized 了吧!)。音樂是時間的藝術,要用空間的文字來具體描述原本就很不簡單,音樂家自己的陳述可能就包含了很多術語與形容詞,術語難不倒焦元溥,可難倒了賈正經,左耳進卻出不了右耳,在腦子裡盤旋了一會兒就只好返回左耳,算了! 其餘的部分,我相信焦元溥是用力推敲出來的,憑藉著他自高中時代就開始投稿寫作的實力,把音樂家艱澀的語言轉換成流暢的方言,不然我們得問「啊 立喜咧供蝦祕?

這本天書應該要翻譯成多國語言流傳才是,聽說已經在翻日文了,這又產生另一個問題: 我相信焦元溥應該會說中、英、德語,如果會鋼琴家高密度聚集的俄語及法語,那就太神了,也許還有義大利語,不過義大利的鋼琴家不多,派不上用場;大部分可能是用英文訪問,書寫時翻成中文,如果要把「遊藝黑白」(The Colors between Black and White) 翻成英文版,這就出現矛盾,因此英文版應該會回歸到原始的採訪錄,這樣中文原版就會有「語譯」與「意譯」可能的差異,如果用中文翻譯回英文,恐怕原受訪者會說甘安捏!”

【諸神黃昏】

這部巨作裡我比較不能接受的是焦元溥一定會問受訪者兩個問題: 對鋼琴比賽的看法,和對現況及後生晚輩的看法;因為絕大部分的回答都滿制式的。首先是看鋼琴比賽,這百位鋼琴家除幾位沒參加過比賽外,都是各大小鋼琴比賽的常勝軍,也都經由此路徑而得到初始的演出及錄音機會,能被焦元溥訪問的也都是揚名立萬的佼佼者,也就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因此若問他們參加比賽的感想,回答可以篤定是: 「比賽不重要,喜愛音樂才重要」這類的話語,就好像你問我大學考上台大重不重要,我一定回: 「考試是一時的,EQ更重要」! 還好這世界EQ好的人賺大錢的遠多過於考上台大的,但是音樂界比賽得大獎的成功演奏家(也賺大錢)鐵定多過落選的! 這個門檻顯然比大學聯考更重要,很遺憾的是如果沒有「小時了了」,還真得難得大獎,殘酷無比的音樂界,焦元溥問這個問題真有點傷啊!

另一個會得到相對一致看法的問題是對古典音樂市場現況及後生晚輩的看法,古典音樂市場的現況當然不好,重複了百餘年的演出形式及場所,累積千百名家的優質演出錄音卡位,還有音樂廳不斷重複的曲目,在這個變化快速的時代,顯得是很 Lohas,因此除了我輩已在過Lohas生活的人外,新世代的人不進音樂廳應該不止是缺乏美學教育的問題吧! 貝多芬會一直存在,而且聽過「槌子奏鳴曲」的人會越來越多,但正經八百的音樂會觀眾會越來越少,所以聽到這些音樂家失望的回答是篤定的。這又牽涉到對後生晚輩的看法問題,因為他們得突破大眾不上音樂廳的困境,學音樂那麼昂貴,總得設法維生,現下網紅時代,瞬間成名,瞬間消逝,加上AI進逼,還得學會斜槓求生術,生活好難喔! 其實我滿欣賞王羽佳的,幸好焦元溥有訪問到她,我從她身上看到當世代音樂家的可能樣貌,一股我就喜歡這樣的無所謂及無畏神情,盡情的展現。

Ending

古龍在「多情劍客無情劍」裡,以百曉生造「兵器譜」論天下武功排名,掀起江湖一陣廝殺。焦元溥遍訪108位音樂家,分門別派,寫得如此精闢又精彩,會不會造成沒有被訪問到的鋼琴家的妒忌呢? 況且還有超塵大師沒能訪問到的遺憾,例如BrendelPolliniLupu 等一直被受訪者提到而仍在世的鋼琴家,前輩大師早已不用問人間世事了,後輩(指比焦元溥年輕的)也許有更多等著被訪問的鋼琴家,準備陳述自己對樂曲及技法的看法,由於「遊藝黑白」前兩冊就已經太精彩了,後輩被焦元溥點名到時還戰戰兢兢的,小李飛刀排名第三,受人忌妒與欽羨,阿飛沒上榜,因為百曉生不重編兵器譜,只好到處亂砍殺求出名,那天「遊藝黑白」成了「世界偉大鋼琴家」的參考時,焦元溥若不繼續更新榜單,恐怕會引起天下大亂喔! 雖然焦元溥於書後說他不想再訪問了,但我還是很期待以後有「遊藝黑白補充包」,繼續擴充我輩之有跡可循的鋼琴知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