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聽音響是追求確定性;欣賞音樂會是追求隨機性

 

轟!現場的震撼:

在國家音樂廳現場演出威爾第《安魂曲》時,「神怒之日」如鬼哭神號般響起,大鼓一槌猶如石破天驚,百聲齊唱,兩側號角齊鳴。坐在三樓首排中央,無與倫比的震撼感直擊心靈,每一聲音符都渾然天成。

轟!音響的震撼:

而在音響室裡,播放Solti指揮維也納愛樂的Decca版《安魂曲》,大鼓的每一下敲擊都讓屋頂震動,劇力萬鈞的聲響填滿整個空間。坐在音響室的最佳位置,那幾聲重槌直擊心頭,帶來的震撼感和爽度絲毫不遜於現場演出。

在音樂廳中,當馬勒第八交響曲的演出人員站滿舞台,無處不彌漫著音樂的壯麗氣勢,或者馬勒第六交響曲中那震撼人心的「命運之槌」巨響響起時,整個空間都被音樂的力量充盈著。無論觀眾坐在哪個位置,都能感受到這種音響的震撼力和情感張力,有時甚至會被激動得熱淚盈眶。然而,這些強烈的聲音在音樂廳精心設計的聲學環境中得到控制,始終保持在聽覺和心理能接受的範圍內。

在音樂廳裡,觀眾可以通過視覺來辨識聲音來自哪個樂器,但由於交響樂團龐大的編制,每個聲部通常都有多位音樂家共同演奏,再加上音樂廳的聲學設計以及座位區域的影響,要精確地聽出聲音來自哪個位置的特定樂器,並不容易。除非你站在指揮台上,能直接看到每個聲部的演奏動作,否則大多數聲音都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交響效果。這也使得樂器的「大小」和「形體感」變得難以描述,比如即便小提琴聲部佔據了半個舞台,聽起來仍然是一組統一的聲音。

協奏曲中的獨奏樂器聲音也常常被樂團的整體聲響所覆蓋,其形體比例在現場演出中並不像錄音裡那樣突出明顯。因此,即便你閉上眼睛專注聆聽,也不一定能準確辨別出每個樂器的位置。特別是當你坐在音樂廳的後半部分時,舞台的寬度相對於你家音響室中喇叭的間距顯得更窄,這進一步使得聲音在空間中的定位變得更加模糊。

最近,我換了一對落地型喇叭,內藏主動式低音,這在不大的音響室裡,每次播放音樂時,天花板都能被震得喀喀作響。當大鼓敲擊、定音鼓連續響起時,低音的震撼感撲面而來,樂器的形體感在音響室中被放大,超過在音樂廳中的比例。夜深人靜時,關上門窗,音樂的每個細節都能清晰浮現,樂器的位置彷彿觸手可及,整個空間被無失誤的精湛演出所充滿,令人陶醉其中。此時,泡上一杯咖啡,翹著腳,享受這種獨特的音樂體驗,甚至可以聽到睡著,也無需擔心有人打擾,只怕鄰居會因音量過大而叫來警察。

總體來說,在音樂廳裡,聲音的源頭、形體與定位往往融為一體,這使得音樂的體驗不僅僅是聽覺上的,也是視覺上的,更是一種全身心的感受。而在音響室中,聲音的清晰度和細節得到了極大的加強,帶來了另一種無與倫比的沉浸感和個人化的享受。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各有其獨特的魅力,無論是音樂廳的宏大場景還是音響室的精緻細節,都能讓人深深沉迷其中。

在家聽音響的好處是可以指定自己喜歡的指揮及獨奏家,也可以控制環境因素,一切都在掌控中;在音樂廳欣賞音樂會的好處是一股期待偶像(演奏者或作曲者)的心情,等待著臨場的驗證,不到最後不論斷;所以說「聽音響是追求音樂的確定性;欣賞音樂會是追求音樂的隨機性」。

在音樂廳聽音響,在音響室聽音樂?

在音樂廳聽音響,在音響室聽音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pha  的頭像
    Alpha

    alpha 追逐的蹤跡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