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數位科技與音樂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喜歡聽古典音樂的人,都喜好做版本比較,那家沒有聽過個十來個版本的貝多芬交響曲呢? 一下子說卡神太甜了、一會兒嫌伯爺太沉入,聽場音樂會也要拿來跟唱片比較一番,我總以為每位樂友心中都有一個衡量的標準,而這心中的一把尺是否能把自己想要的演奏方式丈量出來呢? 我等不是音樂總監、演奏家者,手頭上也沒有掌握一流樂團或是一架史坦威鋼琴,難道我就只能當聽眾了嗎? 
    是的,少年欠栽培,老爸沒機會發現這位音樂天才,現在只能聽聽唱片、上上音樂廳,空中比劃幾下,陶醉在彷彿是自己指揮演奏的想像裡。然而,AI卻有可能完成我的心願,讓我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出貝多芬交響樂全集,或是用史坦威彈奏蕭邦的夜曲,這會是一個”完美”的版本,至少是我心中完美的版本。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遺憾是無法彌補的事,在有限的時間及身心狀態的限制之下,總有些事沒來得及完成,或是自己引以為憾,或是後人引以為憾,而後人往往會試圖彌補這個缺憾,有聽過子女去完成父母的遺願,也有後人試圖揣摩完成未完成的作品。

AI是一種自我學習的技術,透過深度學習方式,不斷的從已知的資料中萃取出特徵,然後套用到未知的資料上,試圖去理解、解釋、分析、辨識這個未知的資料,然後得出預期的結果。因此,理應有機會去完成一些未完成的事,當然這也是種揣摩的結果,畢竟逝者已矣,也無從招魂驗證。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工智慧AI很紅,也越來越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有時聽起來還滿驚悚的,的確如此,使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方式的AI程式像個黑盒子一樣,經過大量的資料餵養訓練後,利用AI來做辨識、拆解、分析、模擬等,結果常讓人膽顫心驚!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COVID-19造成嚴重的疫情,直接促成了網路數位化的加速到來,商家無法開店門,開了也門可羅雀;辦公室能關的關,大家回家工作;旅遊業及航空業則苦思無解;雖然台灣防疫得當,我們沒有這麼緊迫的壓力,而且還因為數位化科技的大量暴增而獲得不少利益,但是我們也可能因此而放慢數位化腳步,等疫情過後,反而成了數位化落後的國家,光看三倍券大都拿紙本就知道了。

疫情造成Work From Home (WFH)從名詞變成動詞,推展了十幾年的行動辦公室理念一夕之間成局,既然都已經WFH了,那怎可不Listen From Home(LFH)? 國際間的音樂廳、歌劇院等表演場所都關門,改以線上直播線上推播來取代現場表演,使得LFH成為必要,於是我展開了延遲已久的邁向網路數位音樂之路,老實說真得落後很久了,大叔雖然是在科技業,但除非是我自己做的產品,否則我都是屬於Late adaptor,不見黃河心不死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物理世界裡有一個很有哲學味道的推論實驗, 叫做「薛丁格的貓」, 簡單的描述是說: 在一個黑箱子裡, 關著一隻貓, 裡面有個會衰減的放射性物質及一罐氰化物, 當某個原子衰減為一半時, 會促發氰化物釋放把貓毒死,而衰減及不衰減的機率各是50%。問題是: 如果沒有打開箱子, 我們是無法確定貓現下是死還是活, 只有當箱子打開時才能確認, 因此在沒有打開箱子的時候, 貓是處於「死與沒死」的疊加狀態, 機率各半! 野蠻一點的說法就是: 這隻貓在箱子沒打開之前, 是「要死不活­」的。

薛丁格的貓.jpg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2日這場「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的音樂會, 除了各名家展現合奏的實力外, 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麼多演奏家使用iPad當樂譜, 前後上台的總共有九位音樂家, 其中就有四位使用iPad樂譜, 包括兩位鋼琴、一位小提琴及一位大提琴, 當工作人員把他們的譜架擺到舞台上時, 怎麼是一個平板電腦(tablet)擺在譜架上呢? 然後地上擺一塊踏板(foot-pedal), 而同台的另幾位演奏家還是掛著長長的紙本樂譜, 形成了有趣的對比。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