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世界裡有一個很有哲學味道的推論實驗, 叫做「薛丁格的貓」, 簡單的描述是說: 在一個黑箱子裡, 關著一隻貓, 裡面有個會衰減的放射性物質及一罐氰化物, 當某個原子衰減為一半時, 會促發氰化物釋放把貓毒死,而衰減及不衰減的機率各是50%。問題是: 如果沒有打開箱子, 我們是無法確定貓現下是死還是活, 只有當箱子打開時才能確認, 因此在沒有打開箱子的時候, 貓是處於「死與沒死」的疊加狀態, 機率各半! 野蠻一點的說法就是: 這隻貓在箱子沒打開之前, 是「要死不活­」的。

薛丁格的貓.jpg

另外還有一個「不確定原理 (Uncertainty Principle, 或翻「測不準原理」), 簡單的說是在量子的世界裡, 我們是無法同時精準的量測一個粒子的位置與動能, 也就是說如果要量測該粒子的正確位置, 就無法知道他此時的動能; 反之, 如果要量測此時粒子的動能, 那就無法正確量測此時粒子的位置; 比方說如果位置量得越精確, 動能的誤差就會變大, 位置與動能之間只能取得一個妥協的量測結果, 就好像在天平的兩端, 看你要讓它平衡在那個角度及如何調整那個支點。

在此請勿深究物理原理之論述, 我只是想用很科普的來探討一下音樂與音響跟這兩大近代物理理論的連結。

1. 薛丁格的貓在CD及音樂廳裡

我們常買CD的人大概都會有「薛丁格的貓」的感受, 裝在盒子裡的CD就是這隻貓, 在封套還沒打開及按下Play鍵前, 我們不知道它是否如預期般! 在沒有聽過之前, 就只能從封面看到曲目及演出者為何, 然後憑著平時訓練出來的直覺下單, 頂多參考些簡介及別人的評論。薛丁格的實驗中, 放射線是否已發生, 貓是否已死, 其實在黑箱子裡是已經清楚了; CD錄音在進行及錄製完後, 其實也已經定案了; 可是外界的觀察者無從知曉, 只能推測發生的機率, 在一翻兩瞪眼的那個時刻, 即便推論八成貓還活著, 也有著兩成是已經死了的機率, 然而「已發生的就發生」了, 此刻機率已沒意義, 就是百分之百確定!

我們可以從曲目安排及演出者的經歷來推論此張錄音的可能效果, 例如此君剛獲得蕭邦比賽冠軍, 那買他演奏蕭邦鐵定比買他演奏蕭斯塔高維奇可預期些, 但仍得等到按下Play鍵後才能真正放心, 所以在還沒play, 這張CD是處於「好聽與不好聽」的疊加狀態, 要不要買, 心頭是很糾結的。好聽, 面帶微笑沉醉於音樂裡; 不好聽, 就只能束諸高閣, 或是轉手嫁禍他人了。

聽現場音樂會也像是「薛丁格的貓」, 通常是看演出者、演出曲目、地點及票價等資訊, 除非是熟知的演出者, 否則演出的抬頭標題很重要, 像「傾聽台灣」、「繁花盛開」之類的大抬頭, 難免會讓我再往下按下去, 一直到下單買票, 這都還是在黑箱子裡, 得到音樂廳的門打開後, 才能見真章。即便是熟知的演出者, 也是得等到演出才能確定自己的選擇, 唯滿意的機率可能高些。所以當我們看到節目資訊及宣傳文宣後, 在進入演出場所前, 表演節目是處於「好看與不好看」的疊加狀態, 而這狀態可能連演出者自己都沒有完全的把握! 好看, 滿心歡喜地回家; 不好看, 搖搖頭就當打發時間吧!

2. 音樂與音響的不確定原理

我曾經說過”Concert is about Uncertainty, while Audiophile is about Certainty”, 現場音樂迷人之處, 在於每次的演出都會帶來不同的驚喜; 而音響系統迷人之處, 在於想要每次都能重現想要的聲音。這樣的說法是「廣義的不確定原理」, 把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當成個別追求的目標來看, 而「狹義的不確定原理」就得來看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的選擇該如何!

不確定原理告訴我們當要確定一個項目時, 另一個項目就無法確定。每個表演場所都有不同的音響效果, 這對經常巡迴的演出者而言就是個挑戰, 我在前幾篇文章裡比較過台灣北中南三大演出場所的差異, 也比較過台北國家音樂廳與中山堂的音響差異, 同樣一台鋼琴、同一首曲目、同一位演奏家, 在國家音樂廳及中山堂的演奏, 勢必得做出調整, 可能得彈亮一些, 得多用踏板一些, 得快一些如果又要維持演奏者對此樂曲的詮釋, 那可真是個挑戰, 演奏者 vs 音樂廳, 這就是個不確定原理的呈現, 音樂廳乾一些, 對人聲的傳遞比較清楚, 但對弦樂器就辛苦了, 也就是說清晰與豐富兩者常常不可兼得。至於演出者當下的心情及狀況, 那更是難以預測了, 大則剛鬧離婚, 小則現場電話鈴響, 不一而足, 看現場可謂是場賭注, 充滿了不確定性, 而其獎賞就是一場Once in a lifetime 的感動, 無可取代!

音響系統在追求「原音重現」, 理論上希望能在聆聽的位置上獲得最完美的頻率響應, 撇開個人喜好的「音色」這件事, 好的音響應該是做到 Garbage in, garbage out! 所謂「原音」是指錄在CD/LP裡的所有音樂細節, 而非演奏當時的時空關係, 音響所能做到的就是重現錄音所有可能的細節, 但遇到人耳對音域反應的限制及個人對音色偏好的影響, 就模糊了「原音重現」這個定義了。我們可以從很科學的方式來量測是否為「原音」, 像在之前服務的電子製造大廠, 有個巨大的「無響室」, 外牆可以阻絕所有外來的噪音及震動, 裡面塞滿了阻絕反射的吸音材料, 人站在裡面只聽得到上帝創造人類大腦時留下的「宇宙頻率」, 這樣環境底下來測試頻率響應是最科學的了。然而「不確定原理」告訴我們: 你要音響系統有正確的頻率響應, 就不會有你喜愛的音色; 反之你如果要調整到你喜愛的音色, 就不會是正確的頻率響應! 當你把音響系統調整到你所企求的狀況時, 你會期待每次播放「諾亞方舟」時, 你會期待大大小小的動物是從舞台左後方深五米的地方進場, 小朋友的歌唱聲會牽絲, 小鼓著聲點清楚低沉 (隨便舉例), 就是在確定這個事件一定每次都會發生, 這樣才是好的音響! 至於這樣是正確的頻率響應, 還是正確的音色, 每個人的耳朵會去平衡的。

廣義的「薛丁格的貓」及「不確定定理」隨時隨地都在身邊上演, 「薛丁格的貓­」是個機率的問題, 最近威力彩連槓15, 獎號昨晚已經開了, 但還沒兌獎, 心中還是有著希望的, 一直到拿出獎券一兌, 這才一翻兩瞪眼, 死了這條心。每天上班工作賺錢養家, 努力工作錢就賺得多, 但生活品質就下降些; 如果想要多享受一下生活, 就得冒著少賺點錢的風險; 每天都在上演「不確定定理」, 人生苦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pha  的頭像
    Alpha

    alpha 追逐的蹤跡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