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即便馬勒的第一號交響曲就已經催出巨人般的聲響,第二號及第三號更進一步的把人聲堆疊上去,創造出更巨大驚人的能量,雖然後來的第八號千人動員更為誇耀,卻有些過了頭,因此第二及第三成了兩首最能show up的大曲目,兩首作品各有所長,樂曲各名家皆有詳述,我以非專業的簡單快比,馬二是升天的過程,馬三是昇華的歷程,因此馬二有較多的官能性,馬三有較多的精神性,干安捏? 挖系咧拱蝦密?!

馬二及馬三都是多樂章作品,都有很長的第一樂章(或第一段),聲樂都是在滿後面才出現,馬二動用女高音及女中音,馬三雖然少了女高音,卻有兒童合唱團代替,但馬勒給的時間都不長(浪費?),合唱團在馬二的聲勢比馬三大,兩者的管弦樂動員都很龐大,馬二還是比馬三誇耀些,就樂團演出的組合及編制來看,馬二雖然更大,連後台都比馬三大,不過馬三光多一個兒童合唱團就不易上演了。

就演出而言,馬二由於是官能性多,因此相對好操作,馬三是精神層面多,就多些拗口的部分,兩者如果硬要比較,我會說馬二前半好,馬三後半優。馬三的第一段需要花力氣聽,後面兩樂章轉折多,都不是很容易進入狀況,然而當人聲出現後,狀況就大為改觀,馬二是祈禱式的,馬三是懺悔式的, 漸漸的,馬三的昇華就超越了馬二,最後雖然馬二奔向極壯麗的聲響,卻比不過馬三那破繭而出般的昇華感。

這次TSO的馬三演出是我第三次聽Inbal演出此曲,第一次是在東京Suntory Hall他跟東京都響的演出,第二次是他跟TSO的首次合作演出,跟這次的演出(4/18)組合一樣,都是跟翁若珮,特別是他跟TSO的第一次合作就選了此曲,當時相當興奮及期待,後來他竟然願意接手TSO,經過數次的合作後,建立了他在TSO"Inbal之聲",強烈的弦樂,富彈性及快意流暢的風格,大開大闔的邁大步,不時以發出聲音強化樂團的聲響(特別是弦樂),快速的樂章轉換及經常性的快速,很能帶動樂團及觀眾的情緒,迄今在TSO的演出少有敗筆,很難想像這是出自八十幾歲的指揮手中的音樂。TSO在經過Gilbert Vagar的調整後,水準已經相當提升了,在Inbal手下更是邁向主宰台北樂壇的地位,這讓人想起三十年前台北音樂季的年代,陳秋盛意氣風發的主宰力,只是現在有資源豐富的NSO擋在前面,柯P對音樂事業也沒多大的興致,"Inbal現象"不知是否會成為"煙火",現在只能珍惜他每一場的演出了。這次馬三的演出,可以聽見樂團完全信服於Inbal的指揮,樂團各聲部都是高水準的演出,銅管部分不論是法國號、小號或長號都令人放心,至於Inbal式的馬勒是否能信服,聽過這麼多首後,變化莫測。

呂紹嘉跟NSO已經演奏過幾次馬二,甚至還曾經是新年音樂會的主角,可見呂紹嘉應該是很喜愛這首作品的,前幾次都是坐在三樓,這場音樂會(4/29)我坐在二樓第九排小提琴側,很貼近樂團,直接音很強卻不一定平衡,但好處是見識到呂紹嘉如何表現馬勒的強烈對比,十幾把小提琴可以拉出極弱的聲響,也可以讓聲音翻頂式的衝出,NSO就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高水準樂團,必須直接拿來跟國外來訪樂團的水準比較,才對得起它所擁有的資源,以及相對少場次的演出。呂紹嘉跟NSO已經有十年了,他是很嚴肅的人,也很嚴謹的對待樂曲,因此久而久之就顯得缺少彈性,Hi不起來,NSO還是NSO,它已經能快速反應指揮的要求及水準,所以當Jun Markl上台,NSO就變得很軟Q有彈性,當Gunter Herbig上台時,又可以嚴謹剛毅。這次馬二演出比以前好,聽起來很過癮,至少官能性滿分,前排的聲音或許沒有三四樓均勻,但是首波的衝擊著實驚人。

何其有幸能在短時間內聽到馬二及馬三,又是兩支旗鼓相當的樂團演出,某些狀況下,TSO更令人驚艷,這得歸功於Inbal,由於他獨特的詮釋方式及強化的重點,讓人耳目一新。三十年前的陳秋盛讓TSO主宰樂壇,但時間一長就拖掉了,有一度TSO就像公務員樂團一樣死氣沉沉,台灣樂團少了"總監+首席客席"兩三組人馬交替,加上每次只演出一場(NTSO兩場),如果NSO每次都能北中南三館巡演,除了造福全國樂友,應該也可以更加精煉。NTSO就是一支這樣被錘鍊的樂團,只是水藍老是掛個Advisor,真不知文化部在想啥?! 順帶一提,4/28廖國敏指揮NTSO在長笛音樂節的演出也是相當優秀的,那麼少演出的曲目能掌控那麼好,不可忽視這支巡迴樂團的實力的。

PXL_20210418_132013855.jpg     PXL_20210429_130329088.MP.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pha  的頭像
    Alpha

    alpha 追逐的蹤跡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