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到柏林愛樂廳欣賞柏林愛樂的演出,就是由Sawallisch擔任指揮的,那次的曲目都是中小編制的樂曲,包括Mozart小夜曲及第40號交響曲,以及R.Strauss 中產仕紳組曲,我坐到舞台後方,得以欣賞這位在德國甚有地位的大指揮的英姿。後來在1999年,Sawallisch帶領費城管絃樂團來台北演出兩場,兩場音樂會展現他在德奧歐陸主流樂曲的實力,費城之聲獲得了改造,Sawallisch在其紳士般的身影下,仍然燃燒著對音樂的熱情。

Wolfgang Sawallisch (1923 ~ 2013)出生於慕尼黑,一輩子也都以此地巴伐利亞邦為生活的中心,年輕時學習鋼琴,一度以鋼琴演奏為職志,後深受FurtwanglerKnappertsbusch 啟發,逐步轉向學習指揮,二戰時在義大利的德軍當兵,後被拘禁在英國的戰俘營,回到慕尼黑完成學業後,開始展開他的指揮生涯,跟當年的指揮一樣從歌劇院開始,曾經是指揮拜魯特音樂節的最年輕指揮,也很早就指揮過柏林愛樂,但可能認為自己還沒準備很好,推掉維也納劇院及大都會歌劇院的邀約,早在1960年就先轉往樂團指揮,先後掌管Vienna SOHamburg POSwisse Ramonde這幾支樂團,在1971年時,歷練恰當後,擔任二十年的巴伐利亞國立劇院的音樂總監,指揮過近1,200次歌劇的演出,包括WagnerR.Strauss的所有冷熱門歌劇(除了Salome)

但慕尼黑一向是個難搞的城市,Sawallisch曾參加過R.Strauss指揮的歌劇演出,Strauss對慕尼黑是又愛又恨的,他的歌劇火之饑饉就是在諷刺慕尼黑的樂界人士,Sawallisch在國立劇院看似風光,但他相對排斥現代化的歌劇詮釋方式,對近代歌劇演出的選取也偏向於德奧作曲家(例如Carl Orff),因此搞得很不愉快,終於在1992年離開慕尼黑,還宣稱不再回此城市,果然其後五年不曾在此地登台! 現在的歌劇演出那個不搞穿越、顛覆、異色、特技,演員除了身材要好外,也要敢,很難再看到身材渾圓的蝴蝶夫人及肥胖呆滯的卡拉夫了,指環可以飛到外太空,雨傘花也可以到杜蘭朵城下抗議! Sawallisch可能看不慣,往後也幾乎不到歌劇院指揮了。

離開慕尼黑後,1993年接任費城管絃樂團(Philadelphia Orch)總監,意外嗎? 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特別喜愛歐陸的指揮,從StokowskyOrmandyMuti,費城始終是歐陸指揮的地盤,特別前兩位創造了所謂的費城之聲,從立體聲的嘗試、卡通配樂到標準曲目的演出,費城管弦樂團有其獨特的地位。Sawallisch年老到美國或許讓他逃避了慕尼黑的不愉快,到了費城後,他也開始積極接觸當代作曲家,特別是美國的美式曲目,也引進歐陸的新作品到美國,看似重新開啟人生,費城也對他頗為敬重,不過SchumannR.Strauss3B還是他的重頭戲;跟其他德奧大指揮一樣,Sawallisch也是日本的常客,擔任NHK SO的榮譽桂冠指揮,2003年因病退下費城,爾後身居巴伐利亞鄉間,以鋼琴自娛,並創立基金會及學校傳承後代,直至過世。

Sawallisch是很標準的德國紳士,表情嚴肅,不苟言笑,面貌上看起來像位好好先生,不似暴君及愛折磨人的指揮,指揮時偶而會搭配肢體動作,著重於樂器聲音的表現方式,對他來講,演奏HaydnMozart比演奏Brahms等人更需琢磨,必須更仔細的調教樂團。他的樂曲展現以整體架構的匡列為底,營造出廣大的氣勢,這點跟FurtwanglerKlemperer等人相似,Sawallisch就是那種表面上看起來很平穩和氣,實則內心彭湃,樂曲雖不至於狂妄,卻常是咄咄逼人,氣焰豪邁的。

他的Schumann的確一絕,氣勢及緊緻度直逼布拉姆斯,不會有種曖昧飄渺的疏離感 (我對舒曼的偏見)。他的R.Strauss交響樂中,特別推薦家庭交響曲,精彩的費城之聲(雖然在日本現場錄音)Sawallisch大格局的氣勢在此展露無疑,把這首被冷落的樂曲演奏的活裡活現。Sawallisch 演奏了絕大部分的R.Strauss歌劇,特別推薦他跟日本合作的沒有影子的女人錄影,把這麼複雜難搞的歌劇舞得氣勢磅薄,傲視群雄。至於他的Wagner 就跟我有點距離了,指環現場錄音的效果不很好,看錄影應該好些。不過不要忘記Sawallisch也是位很好的鋼琴家,他經常替歌手伴奏,像是Peter SchreierThomas Hampson,都留有錄音可循,他甚至有一次在費城因為大風雪,樂團人員無法到齊的情況下,他自己用鋼琴現場演奏Wagner女武神的第一幕全曲! 難道他是被指揮耽擱的鋼琴巨匠?!

PXL_20210910_142929726.MP.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