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觀眾對Lorin Maazel應該不陌生,第一次看到他是在1991年他帶Pittsburg SO來台灣的音樂會,給我最大的印象是: 如手術刀般的精準分解節拍,準確地指到每個樂器的每個拍子,沒有誇張的姿態,也不用樂譜,演奏他自己改編的”The Ring Without Words”,他錄的這張CD是經典之作,沒時間聽完整部指環時,就拿這張來很快的go through一下,比聽選曲全面多了。

 

Lorin Maazel (1930-2014)活了84歲,卻有超過70年的指揮生涯,可以說當了一輩子的指揮! 他是烏克蘭裔的猶太後代,祖父母都是烏克蘭人,移居美國後,祖父當了大都會歌劇院樂團的第一小提琴,這不就是屋頂上的提琴手的故事嗎? 這個音樂世家誕生了這位超級音樂神童,八歲就站上指揮台演出舒伯特未完成,被當成神童般的在美國各地樂團演出,包括被Toscanini邀請去指揮NBC

 

退下神童光環後,在大學讀文學、數學等,讓他再次發光發熱的不是在美國,而是在歐洲的義大利,而且是從歌劇指揮開始,很快地成為第一位在拜魯特指揮的美國人,還是最年輕的一位。他曾經擔任過柏林劇院、維也納劇院的總監,也經常在史卡拉劇院演出,我就在史卡拉看到他指揮的”Manon Lescaut”

 

Maazel樂團的經歷更是豐富,他指揮超過150個樂團,包含在2006年來台指揮NSO,據聞當時花費千萬台幣,這也難怪,Maazel是當時身價最高的指揮,但選了一首展覽會之畫搭配柴小,顯得單薄。兩年後,他又帶領New York PO前來台灣,然後去北韓,造成轟動,也給金小胖十足風光。接著有兩次機會可能來台,一次是臨時頂替Richardo Muti指揮Chicago SO,那次只有台灣是由Osmo Vanska入替,其餘亞洲行程都是Maazel;另一次是原本排定跟Munich PO來台,但他健康已經走下坡,臨時換人。

 

去年在讀介紹Marris Jansons的書時,發現他跟Maazel有著奇特的延續關係,Jansons先後接任Maazel兩支樂團的總監職位,先是Pittsburg SO,後是BRSO,期間還有New York PO也曾在兩人間爭取過。根據書上寫的,找Jansons都是希望把被Maazel整得冷酷緊張的音樂重新帶來溫度及感情,這該如何解釋呢?

 

個人覺得Maazel就像日本漫畫的怪醫黑傑克,醫術高超、精準、孤傲、冷酷、收費昂貴、內心彭派、難搞然而每每遇到疑難雜症時,就會想到黑傑克。Maazel精準的節拍分解手勢,超強的背譜指揮能力,加上通常不帶感情的高傲姿態,就如黑傑克面對怪病時的樣貌般,正規的醫師側眼看他,但當遇到疑難雜症時總會想找他解決。

據悉當年Cleveland Orch在找人接替George Szell時,團員沒有人投票給Maazel的,他在Cleveland十年把Szell歐陸傳統大將的氣勢翻攪一番,他的Brahms就給人輕飄飄的感覺,然而在Respigi的羅馬組曲卻有著精妙的解析,ProkofievRomeo & Juliete芭蕾舞全曲不是那種愛到卡慘死的悲劇,而是娓娓道來的愛情故事。

 

Maazel2000年前的錄音中,我很推薦他的MahlerSibelius全集,都是跟維也納愛樂的合作,他的馬三、馬四、馬六、馬七都是非常優秀的演出,精緻精細又有深藏的感情;他的Sibelius特別是第七絕對是經典,他外冷內熱的表情配合著北歐的冷冽,很令人陶醉的版本。他跟維也納愛樂的關係密切,接替Willie Boskovsky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傳統,是80後指揮新年音樂會最多次的指揮,即便他很快的跟維也納歌劇院鬧翻,還是跟維也納愛樂保持良好關係。

 

來自美國的指揮難免會跟電視、電影扯上些關係,我當兵時,西門町國賓戲院上演蕩婦卡門,整個戲院只有五位觀眾,開演沒多久,就聽到另外三位觀眾抱怨說: 那ㄟ是這個! 我以為是蕩婦”…然後就剩下兩人,這部歌劇電影就是由Maazel指揮的Carmen! 相較於Zubin Mehta熱情爆發的歌劇,Maazel就是控制狂的外冷內熱,得心平氣和的聽,領略他的解說能力。

 

2000年後的錄音我就沒太關注了,可能是他太有把握太自大了,或是只在重複琢磨,雖然歐美樂團仍給他天價的酬勞,卻沒有像Blomstedt這樣給人越老越有勁的感動,所以他後來錄的MahlerBruckner到現在都還沒買來聽,黑傑克老了後,是否仍能精準地掌握病況及手術刀呢? 還是只是因為經驗老到而保有名醫之名而已呢? 但我仍無法忘記當年那般精準分析的指揮方式,還有那抽絲剝繭般的明細條理。

Maazel.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