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九站紐約

我的家庭真OOXX

 

一直被執疑是PTT俱樂部成員, 卻屢次用音樂來張顯自己在家中主宰的地位, 在五線譜上展現出男性觀點下的妻兒角色, ! 別又挨老婆罵了

 

 

家庭交響曲(Sinfonia Domestica

 

進入一九OO年二十世紀後,理查· 史特勞斯的另個主要角色即將呈現一一歌劇作曲家。他的第一部歌劇《昆特蘭》( Guntram)算是失敗,它有著太多華格納的味道。由於此一失利,史特勞斯專注於管絃樂的創作。在他寫完自傳式的交響詩《英雄的生涯》後,他再度嘗試歌劇,仍然是自我影射性質很強的《火之饑饉》(Feuersnot )。這是一部諷刺慕尼黑當地樂評及觀眾沒有水準的歌劇。《英雄的生涯》狀似充滿自我標榜的標題,它的收尾卻有笑傲江湖的味道,《火之饑饉》則在詼諧中帶有些攻擊性。在這兩首以自我為投射的作品後,史特勞斯再次以自己為中心寫作了下一部管絃樂作品《家庭交響曲》(Sinfonia Domestica , 作品五十三),不過這次是以全家一一他、太太寶琳及兒子法蘭茲(Franz)為主體,很溫馨、寫實的描述這樣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一天之中的生活起居,而且是很平常的一天。別以為史特勞斯會以「甜蜜的家庭」來彩繪父慈子孝的和樂畫面,或是以「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來勾勒一個家的形體,如果是這樣的史特勞斯,那就不可能在兩三年後寫作出驚天動地的《莎樂美》了。

《家庭交響曲》在出版之前是附有標題的,史特勞斯在一九O二年的時候,就預告了他將寫一首以自己家庭為主題的作品,它將是抒情及幽默的。但他馬上覺得自己說錯了,「我並不是要把它弄得滑稽。」「有什麼比婚姻生活更嚴肅的呢?我希望大家很嚴正的面對這部作品。」其實它倒沒那麼正經八百,把有時幾近無趣的家庭生活硬是義正詞嚴的加上道德框框。然而可能就是因為史特勞斯怕前後矛盾,明明只是描述典型的家庭生活,自己卻又對外強調「婚姻生活的嚴正性」,所以甘脆就把標題去除,讓大家自己去體會。所以有人說史特勞斯是懼內的,他在這首作品裡展現了他大男人的幻想,怎可將此太露白的展現於世呢?而我們這位女高音寶琳小姐在唱完《火之饑饉》後,就不再唱自己老公的作品了,史特勞斯是不是得罪太座了?

Domestica photo

《家庭交響曲》在一九O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完成於柏林的夏綠蒂堡(Charlottenburg ),當時史特勞斯擔任柏林宮廷樂長,位於夏綠蒂堡的房子正是他在柏林的家。有一張照片就是當時拍下的全家福(見圖一)四十歲的史特勞斯留著仁丹鬍及一頭略捲的頭髮,寶琳顯得有些發福,坐姿及氣勢果然壓過史特勞斯,六歲的兒子法蘭茲坐在媽媽的後方,這應該是在下午茶時刻,這個中產階級的房子佈置得相當典型及雅致。當史特勞斯的下一部歌劇《莎樂美》大賣後,他們就升級為富豪了,而且搬到瑞士的嘉美( Garmisch)別墅,因為窗戶一推開就看到阿爾卑斯山,於是寫下《阿爾卑斯交響曲》!史特勞斯心隨意轉,就地取材,跟他在上一個世紀的做法大不相同。

作品介紹

別以為是描寫一個正常的家庭生活,所以樂團編制不用太大,史特勞斯可是用了一個大樂團來演奏此曲的,他動用了四管編制:四支薩克斯風、八支法國號,以展現他對家庭「嚴肅」的程度。這首作品跟《火之饑饉》一樣難演奏,主題交叉得太複雜,又要求有如室內樂般的和諧,沙瓦利許(W. Sawallisch)這位史特勞斯專家,在他的著作「對位法,挑戰音樂」( Kontrapunkt: Herausforderung Musik )中,對《家庭交響曲》有很生動的描述。他認為聽者必須先瞭解到此曲中三個主題(爸爸、媽媽及兒子)是如何被運用在音樂中,如果不注意這三個主題的變化,那就無法真正瞭解此曲之妙。它不像《唐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唐· 吉訶德》那些作品般,只有一個大主題對應到一個主體,它只是個小家庭,無關文化及世界大同的弘旨。

《家庭交響曲》開宗明義的先介紹這三個主題:

主題一,紛擾的(Bowegt)。這是代表父親的主題,由大提琴親切的揭開序幕,再由雙簧管承接奏出如夢般的旋律,馬上又接上簡短輕浮的豎笛,之後立即由小提琴組奏出急切的音符,再以小號一舉統合此一旋律群,然後切回大提琴的主旋律。基本上是由三個音符構成代表父親的主題。

主題二:非常生動的(Sehrlebhaft ) 這是代表母親的主題,但它是與主題一結合在起的,分別不是很明顯。基本上,主題一是上升型的音階,主題二則呈現下滑型。史特勞斯賦予母親這角色的旋律是急躁的、易怒的,跟他自己的主題個性有很大的差別。

主題三,安寧的(Ruhig)。這是代表兒子的主題,由柔音管(Oboe dAmore)緩緩的呈現出來,像個躺在搖籃裡睡覺的小寶貝,但前後又穿插了先是慢、後是快的木管及小號,原來是一群姨姑叔伯在爭論這小孩是像父親還是母親。

往後的音樂就建立在這三個主題的互動上,且看:

(一)詼諧曲:醒來。由兒子的主題開始,意味著小孩子是個有意志的獨立個體。父母的對話一開始是在安撫小孩,但漸漸的兩個主題對立的形態浮現,父親越來越強,母親也開始反駁,他們在爭執如何教養小孩,吵到他們突然想到小孩該睡覺了,正要哄小孩時,小孩哇哇大哭起來,一下子三個主題就攪和在一起了,父母各持己見,小孩成了中間人。

(二)搖籃曲:沈緩的。夜深了,該哄孩子睡覺了,吵歸吵,音樂在此仍呈現出非常柔和美妙的搖籃曲,七點鐘的鐘聲響了,夜漸漸深了,小孩也終於睡了。

(三)慢板:緩慢的。小孩既然已經睡了,剩下的就是母親跟父親的主題了。先是段纏綿悱惻的場景,有人說是很露骨的在描述夫妻之間做很愛做的事,看個人怎麼聽了。清晨了,有些想賴床。起床後,就是一天很正常的日子,洗澡,吃早餐,開始作曲的工作。小孩醒來的哭聲打破了平靜,父母大概是為了誰應該去照顧小孩而開始爭執,吵一吵,還是歸於平靜。在情愛的場面上,母親的主題佔上風,一吵起來可就未必了。

(四)終曲,非常生動的。在切入終曲後,父親的主題逐步取得主導的地位,而終於把母親的主題壓到幾近不可聞得地步。史特勞斯在現實生活中辦不到的事,在音樂中予以實現,母親的主題被打壓到不得不在最後以長笛很羞澀的演奏一下,彷彿是說「可以讓我說說話嗎?」!那可不行,父親主題強壓下去,最後全曲以父親主題的三個音結束,鄭重宣告,我才是老闆!

此曲雖在柏林完成,但史特勞斯把它帶到美國紐約,於一九O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行首演,由史特勞斯本人親自指揮,這是當地所舉辦的「史特勞斯音樂節」中的一部份。稍後,並在紐約當地的Wannemaker 百貨公司演出兩場,該百貨公司特別將一樓改成臨時音樂廳以供演出。德國報紙對此舉頗不以為然,史特勞斯則辯稱真正的藝術使該地充滿氣質,因此而付給妻兒的演出費用也是藝術家應得的!各地反應不一,但因此曲結構複雜,不易演出,至今仍是史特勞斯交響詩中較少被演出的一首。

錄音簡介

《家庭交響曲》的錄音倒也不難找,大部份對史特勞斯作品有所涉獵的指揮,都有錄音可尋。因不屬主流曲目,個人蒐集的錄音有限,僅就以下幾版介紹。

Domestica CD 1首先還是從作曲家本人的錄音開始,既然是描寫自家的生活起居,實在是不可能有人比史特勞斯自己更清楚了。由DG 出版,慶祝維也納愛樂150週年慶的系列中,收錄了史特勞斯在一九四四年二月十七日與維也納愛樂的實況錄音,由Preiser 出版的史特勞斯指揮自己作品第二集也選自同場音樂會,但DG 的轉錄音效比Preiser 好多了。八十幾歲來演奏四十歲時的作品,仍然可以感受到史特勞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家庭觀。有人說史特勞斯為了趕音樂會後的牌局,而常會加快樂曲的速度,可能是開開玩笑。但這一個版本卻是這些版本中最快意的,也是最有情調的,像在「搖籃曲」那段如夢似幻的描述,大概只有作曲家知道自己當時的心境了。加上史特勞斯本身一流的指揮功力,以及與維也維愛樂長久以來親密的關係,只要你不堅持非立體聲不聽,這是一個非常棒的版本。

· 瓦特(Edo de Waart)指揮明尼蘇達管絃樂團,在一九九O年為Virgin 錄了一個不錯的版本。這個樂團曾在杜拉第(A Dorati)手下為Mercury 錄過很多發燒片,爾後,水準就上不去了,從這個錄音中也可以聽出一些問題。迪· 瓦特也是一直擠不上一流樂團,然而史特勞斯應是他的最愛之一, 當年率領雪黎交響樂團來台時,兩天都演奏史特勞斯,這是一個令人感到家庭生活親密愉快的版本。

Domestica CD 2肯培(R. Kempe)的EMI 大全輯當然有此曲(收在第二輯中),嚴格說起來,這是個比較缺乏幻想力的版本,肯培以過於交響化的態度面對此曲,架構十足,演出也維持在高峰,但故事性不夠。

沙瓦利許與費城管絃樂團為EMI 錄下的首張史特勞斯,便由沙瓦利許自己指定為《家庭交響曲》。此曲錄於日本山多利音樂廳的實況,沙瓦利許的精闢解說也收在CD 內。這是錄音好又見解高超的版本,條理分明,各個主題之間的往來都在沙瓦利許清楚的掌握中,跟史特勞斯本人的版本同樣令人感到強烈的故事性。

Domestica CD 3Otto Singer改編的雙鋼琴版,在阿格麗希及拉賓諾維奇(A. Rabinovitch )的合作下,展現另一種風貌。史特勞斯的交響詩一向動員龐大,要改編成雙鋼琴並非易事,而《家庭交響曲》因其演出的細膩性及多變但分明的主題,可能使得它容易改編。在鋼琴女王的率領下,一輪猛攻,仍舊不敵管絃樂團,要在鋼琴上產生如此複雜的變化,畢竟不是件容易的事。本版僅供參考,或是給阿格麗希迷收藏之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