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七站 西班牙拉曼佳

KUSO的英雄

 

從超人變成狂人, 浪漫的幻想化為實際的行動, 音樂也從外太空拉回到鄉野田間, 由高亢尖銳的音符轉為情深意重的大提琴, 文學音樂再進化

 

吉訶德(Don Quixote

《唐吉訶德》(Don Quixote ,作品三十五)是理查· 史特勞斯第六首交響詩作品。這是他所謂「英雄」系列的作品之一,也被譽為他所有交響樂中最富詩意的作品。與史特勞斯其他作品最大的不同點是,這首作品並沒有刻意在管絃樂上製造驚人的音效,雖然特效不少,但從《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那令人目眩口呆的表現手法,立即跳回有如室內樂般清澈透明的寫意,史特勞斯似乎永遠不讓他自己的實驗重覆。

劇本由來

《唐吉訶德》是十七世紀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的諷世小說,這部作品深受世人喜愛,自古以來被作曲家引以為主題而譜成曲的不下五十次,包括浦賽爾、泰雷曼、法雅、羅德利果等人。塞萬提斯本人生長在西班牙最強盛的時代(一五四七至一六一六),從哥倫布在一四九二年發現新大陸開始,西班牙在世界各地掠奪,建立海上的超級強權,一直到一五八八年腓力二世的「無敵艦隊」在英吉利海峽被大英海軍擊潰,才由大英帝國取代了西班牙的地位。

Don Xiquote draft塞萬提斯也沒有錯過這一段輝煌的歷史,他於二十三歲從軍,打到土耳其等地去了。雖然他渾身是膽,打起仗來是奮不顧身,卻也屢次受創或被俘,反而落得一身潦倒。當他開始以筆桿代替槍桿後,日子也沒好到那裡,幾部作品都沒受到重視,而自己又因官司入獄。在如此坎坷的生活下,終於他在一六二年開始寫《唐.吉訶德》的第一部,一六O五年完成出版時,塞萬提斯已經是五十八歲的老人了。《唐吉訶德》一出版便大受歡迎,可是塞萬提斯仍身陷官司之中。有人見其作品大賣,冒名寫了《唐吉訶德》第二部,塞萬提斯為了正名,加緊在一六一五年出版了正宗的《唐吉訶德》第二部,並且在文中以唐吉訶德之名怒罵杜撰其傳記之人。

故事簡介

唐.吉訶德》一書全名為「在曼佳的唐吉訶德」(Don Quixote de la Mancha ) ,以拉曼佳地方的一位五十多歲老紳士為主人翁,他愛讀騎士小說,著迷至幻想自己為騎士,身負騎士之責任,必須行俠仗義,為民除害,以成就功名。這位原名吉哈達的老人於是化名為唐吉訶德,以破銅爛鐵拼湊成一套武裝,騎起他的老馬,慷慨上路,當起他的騎士了。為了使他的騎士夢更完整,他虛構了一位美麗的杜爾西尼亞公主(Dulcinea del Toboso〕,並且對她終情不渝。頭一次上路不久,便被K得滿頭包回到村裡,不死心的唐吉訶德竟然說服了同村的村民桑丘(Sancho Panza)充當他的僕人,兩人一同上路,這一路發生的俠義故事在史特勞斯的音樂中都有揭露,稍後再表。唐吉訶德過著「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日子,在紛擾不已的年代裡,唐吉訶德的精神更是珍貴。當他清醒的時候,他講出來的大道理是針針見血,無庸置疑的。當他路見不平時(幻想中的不平),他又常顛三倒四的令人不知所以。世人見他痴狂而戲弄他,甚至若有其事的讓桑丘當了幾天的總督。殊不知看戲的笑戲子瘋,戲子只是努力扮演好角色,看戲的人才瘋呢!唐吉訶德即興式的自編自演他的騎士故事,旁人倒是煞有其事似的配合起來,有人是大智若愚,有人是大愚若智。

吉訶德是個打死不退的人,他對自己信念的堅持,及他對杜爾西尼亞公主愛情的堅持,絲毫不因為他人的痛毆、辱罵或引誘而放棄,這般的堅持,不正是偉大人物之所以能超越時代的原因嗎?塞萬提斯原本是要藉唐吉訶德的行徑來駁斥當時盛行內容卻不入流的騎士小說,但唐吉訶德所信仰的騎士精神卻似乎才是世人所欠缺的道德理想。他在小說第二部最後雖令唐吉訶德在死前勸人拋棄騎士小說,反而顯得有些突兀及妥協。

樂曲概說

史特勞斯依然不承認他選用《唐吉訶德》及作曲方式是有什麼企圖,譬如是否藉以諷刺慕尼黑那一群人的無知等等。自《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之後,及再接下去的《英雄的生涯》乃至《莎樂美》的出現,史特勞斯越來越有哲學思維了,他的取材看來顯得沒有特定的條理,作曲方式更是推陳出新,雖然不是十二音列或史特拉汶斯基似的大瞻,仍然令人聽得血脈賁張。在這前後的十來年間,史特勞斯不斷的嘗試實驗,不自限於單次的成功。

《唐吉訶德》的附標題為「騎士性格主題的幻想變奏曲」,史特勞斯以大提琴代表唐吉訶德,以中提琴扮演僕人桑丘,而以木管代表夢幻情人杜爾西尼亞公主。這首作品共有十個變奏,然而這些變奏並不是特定旋律的變奏,而像是代表唐吉訶德(大提琴)與桑丘(中提琴)之間的互動。全曲十段變奏,加上開始的介紹、主題預告及最後終曲,形成一首連貫的交響詩。理查史特勞斯原意是要由樂團的大提琴及中提琴首席擔任獨奏的,然而由於大提琴的描述太生動及重要,因而形成「協奏曲形式的交響詩」了。

(一)引介:唐· 吉訶德陷入瘋狂狀態。一開始的音樂是帶有甜美的浪漫色彩,唐· 吉訶德正在編織他的騎士夢,他開始構想杜爾西尼亞公主的樣子,也開始構想騎士應具備的條件及他想要的爭戰場面,一直到這時候才出現短暫的總奏。
(二)主題:唐· 吉訶德及桑丘。這段的描述彷若《彼得與狼》的點出各代表樂器及其主題。大提琴先出場,深情款款的不像一位瘋狂的人,倒像一位紳士,而代表桑丘的主題在稍後以比較調皮的音調出現,其間則穿插了代表杜爾西尼亞的木管,如花蝴蝶般的飛來飛去。
(三)第一變奏:出發,風車遇險。唐· 吉訶德騎著老馬愉快上路,一路上有杜爾西尼亞為伴。想著想著看到了大風車,他把它幻想成巨人,他上前想要擊敗巨人,在一陣強風下,他被風車打了下來,鼻青臉腫。
(四)第二變奏:與羊群大戰。史特勞斯在此很巧妙地以銅管的顫音描寫一群由遠而近的羊,唐· 吉訶德把牠們當成萬馬奔騰的敵軍,雖然上一仗輸了,這回他可是大敗敵軍!
(五)第三變奏,騎士與鄉巴佬的對話。這是一段雞同鴨講的對話,當唐· 吉訶德頭腦清楚的時候,他可以講出一堆大道理,而這些哲理並非粗鄙的桑丘所能理解的,史特勞斯讓中提琴以較輕浮的音調來表現桑丘的純樸率直。中間又來一段極浪漫的情事,仍是史特勞斯那種帶有情慾的感受,再由大提琴接回來,似乎是唐· 吉訶德在自言自語。
(六)第四變奏:朝聖者歷險記。一開始便是一場大戰,主僕二人錯把一群白衣朝聖者當成惡棍,這一打下來,慘狀可期。
(七)第五變奏:唐· 吉訶德的仲夏夜之夢。這一段是優美的大提琴獨奏表現,唐· 吉訶德在夏夜裡思念著他的杜爾西尼亞,徹夜難以成眠。
(八)第六變奏:與杜爾西尼亞相見。短短的段對話,杜爾西尼亞的主題輕巧的出現,伴著的是唐· 吉訶德的款款深情。
(九)第七變奏,乘風而行。這段音樂是本曲中最具特色的一段。唐· 吉訶德及桑丘被矇上眼睛,騎著木馬,大家騙他們此馬會帶他們飛上天空,這些人開始搖馬、吹風,使他們真的以為飛上去了。史特勞斯巧妙的運用了鼓風器、長笛、小提琴、豎琴以產生風的感覺,再運用銅管製造出天上仙境的幻覺,神來之筆。
(十)第八變奏,在魔法船上的歷險。從天上來到了水上,他們誤把磨坊的守護員當成囚禁西班牙王子的惡魔,他們駕起艘破船就駛了過去,一下子便被水車打翻了,幸而獲救。(另有一說此段為他們在海盜船上的歷險。)
(十一)第九變奏:與兩位魔法師的戰鬥。兩位苦行僧被他們主僕二人誤認為是招搖撞騙的魔法師,這是他們難得次勝利,這兩位倒霉的傢伙被打跑了。
(十二)第十變奏,唐· 吉訶德被擊敗。有一位「明月騎士」出來挑戰唐· 吉訶德,言明只要他贏了,唐· 吉訶德就得回老家,輸了,則任唐· 吉訶德發落。老唐為維護騎士精神就答應,但他哪是「明月騎士」的對手,一下子就被擊敗了。在沈重的定音鼓下,唐· 吉訶德遵守騎士的諾言,拖著疲憊的身心回家了。
(十三)終曲:唐· 吉訶德之死。在被他化粧成「明月騎士」的朋友騙回家後,唐· 吉訶德清醒了,他特別感謝桑丘陪他瘋瘋顛顛的過了這些日子,他也想起了杜爾西尼亞公主,他勸世人不要做騎士大夢,應該把所有的騎士小說都燒毀,最後他安祥的死去,可想而知的這是一段動人的大提琴獨奏。

這首樂曲作於一八九六至一八九七年間,史特勞斯照例一直到首演後才為此曲加上特定標題。此曲於一八九八年三月八日,在科隆由弗爾納(Franz Wullner)指揮Gurzenich 樂團首演,Friedrich Grutzmacher 擔任大提琴獨奏部份。迄今,此曲仍是大提琴協奏曲的重要作品。

錄音介紹

這首作品得力於大提琴獨奏之賜(或之限),錄音不難尋,但是知名的大提琴家就這麼幾位,錄音版本的數量也就不會像同一時期的其他作品那麼多了。

Don Quixote CD 1首先看看作曲家本身的標準演奏法,這是在一九四一年,由史特勞斯本人指揮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管絃樂團的錄音(Preiser ) 原屬於Grammophon 的錄音轉為CD,音效相當可以接受,擔任大提琴的Oswald Uhl , 應該是樂團的首席。史特勞斯是很溫文儒雅的,獨奏者與樂團的協調很一致,大提琴沒有刻意的去突出自己的特色,而由史特勞斯親自掌控。在聽了這版錄音後,我才真正相信史特勞斯的確是位頂尖的指揮家,在錄音室裡面似乎可以忘了史特勞斯那對瞇瞇眼,他在此神情專注,不疾不徐,細節都呈現出來了。當然他的詮釋方式比晚輩們是顯得平鋪直敘了點,但骨架結構卻是堅實的。

Don Quixote CD 3萊納(F. Reiner)與芝加哥交響樂團所錄製的史特勞斯,一向是詮釋與音效的雙重權威,一九五九年四月間與Antonio Janigro 合作錄製的《唐· 吉訶德》(RCA ),也是這個組合的首次合作演出。萊納演出史特勞斯不像卡拉揚那般美得冒泡,在這首如此詩情畫意的作品裡,萊納儘管想要呈現出這般的景象,也顯得霸氣十足,個性很不服輸,連帶著大提琴也柔不起來。這版的《唐· 吉訶德》顯得太搶眼了。

Don Quixote CD 2由大提琴家托泰里耶(Paul Tortelier)與肯培(R Kempe)合作的錄音,出現在EMI 肯培史特勞斯全輯的第三輯中。這版的故事性強多了,肯培與德勒斯登管絃樂團的實力再次呈現,不愧為連番獲得各界讚揚的組合,這種如看電影演出般的活現及身歷其境,恐怕連史特勞斯聽了都會嚇一跳。有人說托泰里耶是把自己化身為唐· 吉訶德來演奏這首作品,是的,就當是聽他臨終前的告白,那是多麼深沈感人,史特勞斯留給大提琴一次很好的揮灑空間。

Don Quixote CD 4一年之後,一九七五年EMI 再推出由羅斯卓波維奇與卡拉揚的錄音,七O年代,卡拉揚與柏林愛樂的組合是錄音史上難以超越的頂峰,不管多麼難處理的樂段,到他們手上都顯得自然流暢,即使是被修整過,仍能令我們極度相信那才是對的。而此時的羅斯卓波維奇也處於顛峰狀態,以技巧而言,他是最好的,音樂上與卡拉揚也很融合,然而,這個組合論感人程度就不及托泰里耶與肯培了。

Don Quixote CD 5一九八五年,馬友友與小澤征爾為CBS 錄了一版《唐· 吉訶德》。小澤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演出沒有前面幾版那般令人驚喜,顯得比較拘謹。馬友友是位感情豐富的演奏家,此點在曲終唐· 吉訶德死前的表白可以驗證,然而,整體的成績並不理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