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五站科隆

歌劇的練習曲

 

此刻無言勝有言, 最佳搭檔尚未出現, 就用自己最擅長的音樂說故事, 開啟了一扇窗, 看到了玫瑰含苞待放, 驚豔的時刻即將來臨

 

泰爾愉快的惡作劇(Till Eulenspiegels lustige Streiche

 

《泰爾愉快的惡作劇》(Till Eulenspiegels lustige Streiche,作品二十八),應該算是史特勞斯第二階段的交響詩作品,也正是史特勞斯管絃樂的顛峰時期,緊接其後的便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英雄的生涯》這些大作了。《泰爾愉快的惡作劇》離上一部交響詩《死與變容》有五年之久,在這期間,史特勞斯完成他第一部歌劇《昆特蘭》,他的伯樂大指揮家畢羅(Han von Bulow)去逝了,他娶寶琳為妻,為她寫了很多歌曲,他因無法順利接替畢羅指揮柏林愛樂,回到慕尼黑跟赫曼· 李維(Hermann Levi ) 一起指揮歌劇,他第一次到拜魯特指揮《唐懷瑟》,他的《昆特蘭》在慕尼黑首演慘敗。在這一段期間內,指揮工作是他的重心,而甜蜜的新婚生活則帶給他下一段創作的動力。

《昆特蘭》的挫敗直接影響到《泰爾愉快的惡作劇》,史特勞斯原本計劃是要寫成一部獨幕歌劇的,挫敗的陰影使他決定改以交響詩型態寫作,結果是成就了這部內容充實又變化多端的佳作。《泰爾愉快的惡作劇》的故事取材自十四世紀北德地區的一位傳說人物,史特勞斯就以小提琴輕輕的帶出「很久很久以前(Once upon a time … … 」的主題動機,然後開始「說」這個痞子泰爾· 歐連史畢格爾的故事。

據說這位泰爾先先是位鞋匠,但以整人為樂。他在街上閒逛,找尋作弄的對象。他出奇不意的驚嚇一匹馬,馬兒到處亂竄,弄得全鎮亂七八糟,他則趁亂溜走。他裝扮成旅行的教士混入一群村婦中,企圖誘騙一位村婦的感情,又碰了一鼻子灰。然後他又跟一位學者抬起槓來,卻又露出其不學無術的無知,只得逃之夭夭。當他又回到鎮上搗亂時,這回被逮到了,他被送到法庭審判,被判了死刑,後悔莫及,泰爾被吊死。故事就這樣說完了,最後一段收場後來也出現在《玫塊騎士》最後小女傭跑回來檢手帕,頗具巧思。

這部作品的全名為「泰爾· 歐連史畢格爾愉快的惡作劇,一個古老的傳說,輪迴曲式,為大型管絃樂而作」,史特勞斯很貼切的賦予每段故事情節不同的樂器做為主題。樂曲一開始以小提琴帶出故事的起頭後,由法國號吹奏出泰爾的第一個主題,接著由豎笛重覆,再由整個樂團重覆,接著出現泰爾的第二個主題。這兩個主題之後化為各種形式若隱若現的出現在他的惡作劇裡,史特勞斯以很細膩的手法表現出各個情節,例如在挑逗村婦時,以小提琴獨奏出頗為煽情的音符,像在拋媚眼似的。在跟學者抬槓的那段也帶有卡通似的趣味。後來泰爾被抓到了,審判的語氣頗為嚴厲,而泰爾的反應從無辜到知道大難臨頭,這四段審判的場景是挺嚇人的。在泰爾被處吊刑後,音樂回到說故事的人身上,在泰爾第二主題重現後結束。

《泰爾愉快的惡作劇》音樂本身的描述性很強烈,令人不禁聯想到杜卡的《小巫師》再串連到迪士尼的卡通片去。可能是因為《泰爾愉快的惡作劇》的故事是屬於「輔導級」,否則應更容易編為卡通。史特勞斯此時進入第二階段的管絃樂創作時期,手法更為洗練,更為精細,配器手法更是高明。《泰爾愉快的惡作劇》是在一八九五年十一月五日在科隆首演,由弗爾奈(Franz Wullner)指揮Gurzenich樂團演出。史特勞斯在寫給弗爾奈的信上說明,如果太去標明此曲之代表意思,會顯得過於詼諧而易遭抗拒,他情願讓聽眾自己體會這個痞子所要說的故事。實際上,史特勞斯想藉這部作品告別他的威瑪時代,如他所說的「抖去沾滿威瑪的陳舊灰塵」,同時,也藉此嘲諷那些看不懂《昆特蘭》的那一群沒水準的慕尼黑人。晚年時,有人問起史特勞斯是否藉古諷今,他立即回答:「沒這回事,我只是認為來聽音樂會的人應該會大笑而已。」大指揮家福特萬格勒說:「這真是天才的天外一筆,可與貝多芬並列。」

錄音介紹

《泰爾愉快的惡作劇》錄音頗多,先看卡拉揚的兩個版本。一九六O年卡拉揚與維也納愛樂合作的錄音(Decca ) ,是個故事性很強的版本,與一九七三年他跟柏林愛樂( DG)所錄製的取向不同。七O年代的卡拉揚正展現他的美學觀點,唯美精緻,因此音樂性比故事性強,在此可以聽到卡拉揚一塵不染的精準及美麗,比之六O年代是不大相同的。

 Till CD 1

貝姆指揮史特勞斯管絃樂作品的評價似乎比不上歌劇的評價。在這部作品中,貝姆( DG)採用的速度比卡拉揚有彈性,抑揚頓挫都比六O年代的卡拉揚更具感染力,這個版本所展現的是戲劇性。蕭提爵士與芝加哥交響樂團所錄製的版本(Decca)跟貝姆比較接近,一開始法國號所吹出的主題,就可以發現芝加哥交響樂團不可一世的實力,然而就整體組織而言則不如貝姆安排的恰當,也不及卡拉揚的精準及美感。沙瓦利許(W. Sawallisch)接任費城管絃樂團後的第一個錄音(EMI)就包含了這首作品,這是在日本山多利(Suntory)廳的實況錄音。沙瓦利許是位紳士利的指揮,有條不紊,不激情也不煽情,是個比較耐聽的版本。相形之下,克倫貝勒(EMI)及肯培(EMI 大全輯第一輯)的詮釋就顯得比較無趣。

由史特勞斯親自指揮的版本有夠權威了吧!DG 為慶祝維也納愛樂一百五十歲,發行了在一九四四年六月間由史特勞斯指揮自己五十年前的作品。看過錄影的人都知道史特勞斯指揮的手勢少到不能再少,一雙瞇瞇眼及一臉昏睡的樣子,看不出他是位偉大的指揮家。但是從音樂一開始,史特勞斯就呈現出高昂的氣勢,雖然錄音老舊,但仍可感到他與維也納愛樂默契十足,也可以由此驗證貝姆的指揮是最接近作曲者原意的。

Till CD 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p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